各省市端午美食大盘点
1、福建
福州端午节的家宴必在中午,餐席上必有粽子、雄黄酒、荷叶包、米粉肉等。家宴后,幼儿穿新衣、红肚兜,佩戴用各色丝线织裹樟脑丸做成的诸如粽子、灯笼等形状别致、色泽鲜艳的香袋,还要洗菖蒲汤,有的孩子还要在口鼻之间贴一块雄黄烟熏的肥肉,然后由大人带着到江边看龙舟竞赛。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所谓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2、重庆
重庆素有“巴渝大地”之称,所谓“巴”就是蛇,古时重庆人崇拜蛇,以蛇为图腾膜拜。以前蛇是不能吃的,但20世纪80年代起,重庆人选择在一年之中的端午这天烹制蛇羹,吃下以求保佑自己。
重庆人吃蛇有很大原因是生育文化的影响,蛇作为图腾崇拜的象征,妇女相信在吃下蛇后便会繁殖后代,类似“有邰氏之女姜?,踩了巨人的脚印生了后稷”的传说。其他人也相信在吃了蛇之后,祖宗进入到身体里便会与自己同在。但蛇可不能肆意滥杀,也不能在自己家里烹煮,一般情况下是在打谷场上煮一锅蛇羹,全村人分享。
3、广西
广西南部地区,比如宁明、崇左、龙州等地,过端午节都要包凉棕,叫做“灰水粽”。包粽子前先到山上砍回一些诸如苦楝树等树木的枝叶,在阳光下晒到半干时就堆放到平地里烧,然后把得到的灰放到一个竹制容器里用清水冲滤。最后用过滤得到的棕黄色的水来浸泡准备好的糯米。
经过浸泡后的糯米会在原来的香气中透出一股草木灰特有的清香,包出的粽子煮熟后多呈淡黄色或者棕黄色。
4、广东
广东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个头较大,外形别致,状如锥形。品种很多,有蛋黄粽子、什锦粽子、烧鸭粽等独具南国风味,久负盛名。潮州的双拼粽,自成一派,一头用咸料,一头则用甜料,一粽两味,故称“双拼粽”。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5、江苏
端午这天,扬州人作兴吃“十二红”。哪“十二红”?红烧鱼、红烧肉、红烧鸡、红烧老鹅、炝黄瓜、炝莴笋、炝萝卜、刀豆、苋菜、咸鸭蛋、雪里蕻、烧大粉或粉丝。
“十二红”之外,还有很多。比如这天,开浴室的均用菖蒲、艾叶烧水。水池里放了菖蒲、艾叶,水里发出阵阵香味,精神振奋,浑身舒爽芬芳,坊间称“洗艾水”。这一风俗有的浴室至今尚存。老百姓家也要买菖蒲、艾叶回来插在门上,据说有驱瘟除秽之功。
6、安徽
安徽省各地,城乡都是在端午节吃粽子,粽为亲邻间馈赠的礼品。皖西怀宁一带还吃“端午粑”。这种端午粑用精面粉和酒酿,放青桐叶或荷叶上,经过发酵后蒸熟,甜美清香,别有风味。和县一带,节日中午饭,谓之“赏午”,要喝麦酒,吃鲥鱼、干鹅等荤食。中午时,插筷子于庭中,以验正午。
当涂一带,吃粽子,还吃“五红”菜,就是虾子、黄鳝、咸鸭蛋、苋菜、雄黄酒。有的地方,在这一天炒蚕豆给小孩吃,说是“炒虫蚁”,小孩就不会被虫蚊干扰了。皖西六安舒城一带,有谚语说:“端午吃个杏,到老不害病;端午吃个桃,到老不用愁”。
7、浙江
有些地方吃鸡蛋、杀鸡、杀鸭也是趁过节之际吃得好一些,吃些平常难得吃到的东西。宁波老话讲,“忙做忙,勿要忘记五月黄”。以前端午节,老底子宁波人都吃“五黄六白”来过节。每年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
8、上海
上海人过端午节,讲究的习俗和江南一带过端午的习俗大同小异。江南民间端午节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
端午还有个说法,叫做:“五月五,五黄三白过端午。”五月又称五黄月,所以端午节要吃雄黄酒、黄鱼、黄瓜、黄鳝和咸鸭蛋黄;还要吃茭白、咸鸭蛋蛋白、白切肉。另外,还要吃“一红”,它指的是汗菜(加大蒜炒熟后菜汤红色)。
9、湖北
端午节之前,湖北秭归县嫁出去的女儿们基本上都赶回娘家过节,这是当地一大特色习俗。在九畹溪村,很多人家贴起了端午对联,门口挂艾叶菖蒲。大家围坐在一起包粽子、煮盐蛋、泡雄黄酒,有说有笑,忙得不亦乐乎。
黄冈市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市秭归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另有祭祀、招魂等纪念屈大夫的活动,这一天还有晒水给小孩洗澡的习俗,就是放一盆水中太阳下晒,等水热了给小孩洗澡,据说可以洗去污浊和病魔。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五月二十五又称“末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10、湖南
汨罗江畔端午节习俗,除办家宴、吃粽子、插艾挂菖、喝雄黄酒、赛龙舟、观龙舟、回娘家、辞端午外,还包括偷神木、雕龙头、唱赞词、龙舟下水、龙头上红、朝庙等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祭龙、祭屈习俗,同时,也留下了“宁荒一年田,不输五月船”等许多端午民谣。
端午节凤凰人都还会喝雄黄酒,吃粽子的习俗。据说喝雄黄酒可以趋毒,小孩子不能喝也会在额头上写一个王字,也示趋毒。送粽子的习惯就是6的倍数,这样表示吉祥!
11、江西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江西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12、云南
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是中国人的传统。不过在云南普洱,当地人过端午却不吃粽子,而是吃药根。大家都知道中草药是用来治病的,可是在普洱,经过巧手搭配和加工,药根就变成了端午节无法抗拒的美食。
事实上,因自然条件优越,植被茂盛,端午时节,阳光充足,雨水丰沛,普洱各地野生中草药遍地都是,而且种类繁多,有成百上千种。
13、贵州
端午节到贵州,可以品尝体验布依族人家的草灰黑粽子,据说这草灰黑粽子得先用当地一种叫“羊耳草”的草本植物晒干烧成灰,然后搅拌在白糯米里面,变成灰黑色,然后用猪肉拌香料做馅,用粽叶包扎好后放锅焖熟,就变成黝黑清亮的黑粽子了。可以制作成枕头粽、三角粽、四方粽、锥形粽、背妹粽、挂锁粽等等形状。
“游百病”是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男女老幼往往在端午节穿上新衣,到野外游玩。在中午一时左右,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了手抱花草的人群。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老年人认为,端午节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端午节的传统糕点有哪些
端午节的美食包括:1、粽子。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食物,各地虽有不同制作方法和馅料,但都离不开糯米和粽叶的组合。糯米与馅料的融合,既软糯又香甜,不腻口,散发着粽叶的清香。吃粽子不仅是习俗,更是一种仪式,象征着生活美满和平安健康。
2、大蒜蛋。在河南、浙江等地,端午节有吃大蒜蛋的习俗。将大蒜和鸡蛋一同煮至熟透,于端午清晨供家人食用。有些地方还会将艾叶放在鸡蛋上一起煮,使鸡蛋呈现出艾叶的图案,寓意身体健康和端午安康。
3、打糕。打糕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传统美食,尤其在朝鲜族地区。将艾草与糯米混合,用木锤敲打制成,口感软糯,富有民族特色,为节日增添了几分色彩。
4、五黄。“端午至,五毒出”,传统上认为端午是毒虫活跃的日子。因此,民间有在端午节食用“五黄”食品以驱毒避邪的风俗,这包括黄瓜、黄鱼、黄鳝、咸蛋黄和雄黄酒,这一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
5、鲜花饼。云南鲜花饼是云南特有的传统美食,也曾作为宫廷御点。以新鲜玫瑰花瓣为原料,通过传统工艺制作而成,花香浓郁,外皮香酥,甜而不腻,深受男女老少的喜爱。
各地端午美食吃什么
端午不止有粽子,还有很多美食,各个地方有不同的美食,那么大家都知道各地端午美食吗?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饮食文化一起来看看各地端午美食有哪些吧!
各地端午美食
面扇子
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端午节这天会蒸“面扇子”。面扇子用发面蒸制,呈扇形,有5层。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这种食俗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五黄
农历五月,杭嘉湖地区称五黄月,江南民间在端午节吃“五黄”的食俗由来已久。“五黄”一般指黄鱼、黄鳝、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
在端午节的中午,最适宜吃五黄餐,就是把五种黄颜色的食物混在一起吃。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端午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艾馍馍
艾馍馍,即用艾蒿来蒸的馍馍。关中地区人地方过端午节,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蒸馍馍,口感清甜、柔糯。因为端午时艾草茂盛,芳香通阳而不伤阴,很符合古人助阳化气、阳极阴生的要求,加上艾草中含有多种挥发油,气味芳香,可驱虫杀菌,所以古代端午人们习惯以艾草制成各种美食,除病驱瘟。
茶叶蛋、盐水蛋、大蒜蛋
茶叶蛋、盐水蛋、大蒜蛋都是端午节的风味佳肴。在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人们喜欢在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打糕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在端午节这天会食用清香的打糕。打糕,顾名思义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要吃“煎堆”。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前阴雨连绵,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止了,人们说是把天补好了,吃煎堆的食俗便由此而来。
腊肉
南方是盛产腊肉的地区,端午节这个隆重的节日,当然也少不了腊肉的充场,香醇浓厚的肉块、诱人的色泽,让人看了就垂涎三尺,吃一口就意犹未尽。
油炸面食
河南许昌,把端午节叫做“五月当午”,不仅吃粽子,还要过点油,吃点炸面食,这些都是当地的端午节老传统。
炸菜角、糖糕、油馍馍
在河南商丘,过端午没有吃粽子的习惯,反倒是炸菜角、糖糕、油馍馍是每年五月五的必点美食。糖糕就是南方人口中的年糕,河南商丘当地叫做糖糕。
端午节必吃的十种美食
端午节必吃的十种美食包括粽子、五黄、咸鸭蛋、绿豆糕、大蒜蛋、煎堆、打糕、煎饼、黄鳝面和雄黄酒。
粽子是端午节最具有代表性的美食,它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在竹叶中,形状呈三角形或菱形,经过蒸煮后散发出浓郁的竹香和糯米香。粽子的馅料因地区而异,有咸蛋黄、红豆沙、猪肉等多种选择,口感丰富多样。
五黄是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这些黄色食物在端午节期间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黄鳝和黄鱼都是营养丰富的水产,黄瓜则清爽可口,咸蛋黄则是粽子等美食的常用馅料。而雄黄酒则是一种具有特殊香味的酒,被认为可以驱邪避疫。
咸鸭蛋是端午节期间常见的食品之一,它以新鲜的鸭蛋腌制而成,口感鲜美,蛋黄油润,营养丰富。在端午节期间,人们常常将咸鸭蛋与粽子一起食用,增添节日的氛围。
绿豆糕是一种传统的端午节美食,以绿豆粉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口感细腻,甜而不腻。绿豆糕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合在炎热的端午节期间食用。
除了以上几种美食外,大蒜蛋、煎堆、打糕、煎饼和黄鳝面也是端午节期间常见的食品。大蒜蛋是将蒜头和鸡蛋一起煮熟后食用,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煎堆则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糕点,外酥里嫩,香甜可口。打糕是一种用糯米粉和豆沙等原料制成的糕点,口感软糯,香甜可口。煎饼则是一种用面粉和各种馅料制成的薄饼,营养丰富,口感多样。黄鳝面则是用黄鳝和面条一起煮制而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总之,端午节必吃的十种美食各具特色,不仅口感丰富多样,而且寓意着吉祥如意和驱邪避疫。在端午节期间,品尝这些美食不仅可以满足味蕾的享受,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魅力。
端午节有哪些食品
1、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2、咸鸭蛋:以新鲜鸭蛋为主要原料经过腌制而成的再制蛋,营养丰富,富含脂肪、蛋白质及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钙、磷、铁、各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易被人体吸收,咸味适中,老少皆宜。
3、青团:江南地区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
4、艾叶大蒜煮鸡蛋:是一道以鸡蛋为主要食材制作的美食。很多地方都有端午节煮茶蛋和艾叶蛋的习俗,有些用鸡鸭鹅蛋涂成鲜艳的颜色,用网袋装着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能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健康。
5、煎堆:流行于全国各地大部分地区。在广东是指拳头大小、油炸糯粉团,表面满是芝麻的食品。它是用糯米粉加糖、油炸花生碎、芝麻等,放到锅里用油煎成。
端午节有哪些好吃的美食
端午节,中国传统的节日,有着丰富的饮食习俗。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享用以下美食:
1.粽子: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食物,用竹叶或其他植物叶子包裹糯米和各种馅料蒸制而成。
2.黄鳝:在一些地区,端午节会食用黄鳝,认为它能补充体力,驱除疾病。
3.打糕:北方一些地方的习俗,用糯米制成糕状,撒上芝麻或豆沙,口感甜软。
4.鸭蛋:鸭蛋在端午节期间颇为流行,象征着健康和平安。
5.艾馍馍:某些地区的特色食品,用艾草和面蒸制而成,具有独特的香味。
6.茶蛋:江西南昌等地会在端午节煮茶蛋和盐水蛋,寓意着健康和平安。
7.大蒜蛋:河南、浙江等地将大蒜和鸡蛋同煮,认为这样可以避邪驱毒。
8.煎堆:福建晋江地区的传统食品,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制成,外酥里嫩。
9.黄酒:端午节饮雄黄酒的传统源自驱邪解毒的信仰,由白酒和雄黄勾兑而成。
10.吃面扇子:甘肃民勤等地的特色食品,形似扇子,层次丰富,色彩斑斓。
11.吃薄饼:温州地区的习俗,薄饼用面粉调制,内馅多样,口感丰富。
12.叶子饽:玉林地区的传统小吃,细软爽脆,不甜腻,有着悠久的历史。
端午节的食物不仅美味,而且富含深厚的文化意义,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方端午的美食都有什么?
北方端午的美食丰富多样,包括粽子、五毒饼、打糕、煎堆、薄酥饼和绿豆糕等,这些传统食品不仅美味可口,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粽子:作为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传统食物,北方的粽子与南方有所不同。北方粽子通常以甜味为主,馅料包括红枣、豆沙、蜜饯、豆子等,形状多为斜四角或三角形。而南方粽子则偏爱咸味,常以肉类、蛋黄、栗子等为馅。不同地区的粽子风味各异,展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五毒饼:这是北方端午节特有的传统点心,寓意驱邪避疫。五毒饼上刻有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五种毒物的形象,既有趣又具有象征意义。这种糕点通常由面粉、糖、鸡蛋和食用油制成,口感酥脆,甜而不腻。
打糕:在东北地区,打糕是端午节期间的特色食品。它是由糯米制成,经过蒸煮后反复捶打,使糯米变得粘稠而有弹性。打糕可以搭配红豆沙、芝麻、核桃仁等多种馅料食用,口感糯软香甜。
煎堆:又称“煎饽饽”,是北方地区端午节的传统小吃之一。它由面粉、鸡蛋、糖等原料制成,外皮金黄酥脆,内部柔软甜美。煎堆不仅美味可口,还象征着团圆和美满。
薄酥饼:这是一种类似月饼的糕点,但比月饼更为薄脆。薄酥饼的馅料丰富多样,包括豆沙、枣泥、核桃仁等。它的口感层次分明,既有酥脆的外皮,又有绵软的馅料,非常适合作为节日礼品赠送亲友。
绿豆糕:在端午节期间,北方人还会制作绿豆糕来庆祝佳节。绿豆糕以绿豆粉为主要原料,加入糖和油脂制成。它口感细腻清凉,具有消暑解热的功效,非常适合夏季食用。
总之,北方端午的美食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各具特色。这些传统食品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在品尝这些美食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它们背后的文化故事和传统习俗,让这些美味佳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