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ZBLOG!

对各地方美食的偏见,北京各地美食排名前十

美食菜谱 18℃ 0

美食是极端的乡愁与极端的偏见

文|唐妈

大四那年考研,我报了上海的学校,当时最发愁的不是考得上考不上,愁的是,若是考上了,每天吃米饭,我可怎么受得了?好在后来名落孙山,也没得到每天吃米饭的机会。

只是没想到,时隔八年,我还是因为别的原因来了上海。

两个多月的时间,足够我把满腔对新地方美食的好奇和满足一点点耗尽了。记得刚来的时候,在外滩旁边的巷子里吃了碗罗汉素面。北方也吃汤面,但并不像上海这样,浇头是另外盛在小碟子里的,酱汁很浓,我能吃得出食材里有笋和香菇,偏甜,面条有点儿类似棍棍儿面,码在碗里,汤很清淡,也偏甜。第一次吃,觉得很鲜很好吃,但再好吃的本帮面,吃了三次,也就吃不下去了。

也是那会儿才发现自己孤陋寡闻:上海并不是顿顿吃米饭的嘛。

一日去宝儿家做客,早晨早早就醒了,宝儿带我和我家老公去吃早点。是一家老字号的汤包馆,我不久前才在外滩吃过蟹黄粉包,十分吃不惯,总觉得像是没有发酵的面做的,一咬一个牙印儿。于是赶在宝儿要汤包之前我要了两碗小馄饨,最后她还是点了一笼死面做的汤包。我打小就不爱吃包子,很久以前还有只吃皮儿不吃馅儿的坏习惯,对于鲜嫩多汁的汤包只做得到浅尝辄止。北方的包子是发面做的,面皮松软,没发酵过的面,我妈叫那是死面。

吃了三次馄饨,两次汤包,我不爱吃的清单里又填了两样东西。一次回来晚了,还因为老公要吃吉祥馄饨,生了一肚子闷气,就越发不喜欢馄饨了。

上海的快递方便的不像话,我开始用外卖叫麻辣烫吃。和朋友一起出去吃饭,问我喜欢吃什么,我一般只能想得起火锅串串麻辣烫米线,我晓得自己是吃本帮菜吃得嘴里淡出鸟了,想吃辣了。

试了周边五家麻辣烫,除了有一家叫女王什么的包装袋很漂亮外,味道实在跟老家差了不是一星半点。我长了五斤五花肉,还是没找得见一家好吃的麻辣烫。

最后放弃了这个计划。

求人果真不如靠自己。

我们租的公寓有厨房,我不远万里带了只高压锅过来,一来就将厨房据为己有。空荡荡的厨房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被我堆满了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外面怎么吃都吃不爽,只能自己撸起袖子开伙了。

这两个月我的厨艺虽然谈不上一日千里,但跟两月以前相比,也可以用得上“刮目相看”这个词了。

一开始只做简单的,熬粥,早晚都是粥,红豆粥绿豆粥白粥皮蛋瘦肉粥还有加了冰糖赤豆的黑米粥,买巴比馒头的红糖馒头和酸豆角包子,再配个酸甜口的凉拌莲菜,一人一颗水煮蛋,扳着指头数:碳水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样样都有了。吃了一个月,想到巴比馒头就犯恶心。

中午倒是实现了多年前那个隐忧:吃米饭。苏泊尔的锅真是很不错,无论是熬粥还是压米饭,当然,不能死板地按照说明书比例来:锅内壁有刻度,两碗米只放一丁点水,但是按着那个比例来,做出来的米总是偏硬偏干,总结了下经验,要多放二分之一的水,两碗米,水要放到三碗那个高度,做出来的米就Q弹了。不过我一直用的是东北米,不晓得崇明的大米还是不是一个套路。

米饭要炒菜的,我们三个人,于是做三个菜。楼下有家小超市,菜很新鲜,我最爱买的是西红柿和土豆,开始顿顿炒鸡蛋,葱花炒蛋,西红柿炒蛋,后来去朋友家做客,有生以来第一次吃到了不苦的苦瓜炒蛋,一发不可收拾,连着吃了好几天的苦瓜炒蛋,一直到上个月底才吃腻了。也是这会儿才晓得,苦瓜不苦,是要用热水焯的,不能焯过火,一变色就好。苦瓜炒蛋,又好吃,又好看。

不知是否算得上入乡随俗,服了水土,总之我记得山西的醋放到陕西吃,就酸的无法入口,所以,自己如何改良,做出来的菜还是比西安吃到的清淡许多,皮肤得益,越来越光了。

我吃得油光水滑,可还是嘴里淡的要命,想吃面,特别想吃面。我开始想念扯面拉条子剔尖儿手擀面,还有青椒炒茄子的浇头,豆角焖土豆的配菜。可惜超市里卖的面条都是棍棍儿面,煮的时间短了,夹生;时间长了,就绵软。试了好多次都掌握不了火候和时间。

也曾愤愤然跑到两公里外的菜市场买重庆手工面,可还是差了味道。油泼扯面,干拌拉条子,我趴在床上想得心酸,我知道我是想家了。倦鸟归巢,蔡澜先生在他的一本书中这样说道:“我们吃得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乡愁。”

我想念极了我妈做的河捞剔尖儿,想念极了西安的扯面拉条子干拌面。我最近真是极度思乡,跟我妈打个电话都能闻到家里暖气的味道。

所谓的乡愁,最直接的体验,不过就是对家乡美食的挂念,那美食在外人眼中不足为道甚至无法下咽,但乡愁就是这么霸道呀,它趁虚而入,披着美食的外衣,展现出了极端的偏见:我就是想吃面了,那种热气腾腾,臊子的油和辣能溢出来的面。

我是山西人,山西面食种类多,浇头就差点儿。西安则在浇头上出彩的多。老公是西安人,我就成了个秦晋香蕉人,思念眼馋起了两地的面食。

最开始做得是油泼面。

我不太会和面,尤其是手擀面,做得最惨不忍睹。扯面的面也没和过,所以第一次做油泼面,用得是超市里的面条。不是棍棍儿面,却类似手擀面,不过一看就是机器压的,粗细厚薄都一样,同样的不好煮。

好在油泼面要吃劲道的,我把面煮好了过了冷水,码在大碗里。小青菜是提前煮好的,靠边儿码,中间位置是留给调料的:味极鲜(想必生抽也可以),盐,芝麻,切碎的蒜苗儿,一棵蒜苗儿拌两碗面都绰绰有余。调料都放在蒜苗儿上,最后是干辣椒面儿,锅里烧得足够热的油浇在辣椒面儿上,嗞啦一声,我都惊异于自己的天赋异禀了,第一次就那么成功。成功使人骄傲啊,我第二天中午又吃了油泼面,同样的做法儿,只是觉得头一天没吃过瘾,面翻了倍,把三个人吃得差点儿没撑死,也暂时对油泼面失去了兴趣。

对美食的追求是孜孜不倦的,我很快就迷恋上了新的吃法儿:抿圪斗。这是山西的做法儿,西安现在吃得比较多的叫抿节儿,我没吃过也没见过,但听描述,应该是差不多的做法儿:都是体积很小的面食,用老公的话说:受汤面积大,所以入味儿。

没有趁手的工具,原材料也不够,可这些都挡不住我要开疆破土的士气。我从超市买了擦土豆丝的擦子,在干面粉里加了盐,和成面团,一下一下地将一大团面抿到了锅里。十分光荣的,第一次操作就英勇负伤,大拇指狠狠被擦掉了一块皮。饶是如此,我还是坚强地完成了战斗任务,并取得了圆满成功,获得了领导——我们家老公的高度赞扬:轻伤不下火线,好同志啊!倾注了心血的抿圪斗很好吃,主要是酸菜豆腐浇头够味儿,更何况,我悄了眯的在里面加了酸豆角,他们谁都没吃出来。

抿圪斗吃完我又开始琢磨臊子面。

所谓的臊子,其实就是小丁儿,所有的食材都切成小丁儿。这在以前,是我顶不喜欢吃的东西,可现在就是馋的要命。臊子有肉有素,要说好吃,还是肉臊子好吃。

我特意百度了岐山臊子面的做法儿,买了一块儿带皮腿肉,炒了一碗肉臊子出来。肥肉少了,瘦肉又有点柴,我十分不甘心,决定再做一次。

一斤五花,一斤精肉,切成指甲盖大小的丁儿,用生粉和料酒腌了一中午(基本是我做一顿抿圪斗的时间,两个小时)。开火热油,两斤肉,我倒了有二两油,先下了肥肉去炒,其实说炒,倒不如说是去煸,要把肥肉里的油煸干净,白花花的肥肉变成了金色的小锅巴才好。锅里的油越来越多,下瘦肉,依次放入老抽料酒葱姜和加倍的盐,再加醋,要陈醋才好,我用的镇江香醋,到底味道偏甜,差了点火候。最后才是芝麻和辣椒面,放进去也基本到了关火的时候。

炒好了就是油汪汪的一大碗,红油上飘着白芝麻,放凉了存到冰箱里,吃的时候,红油已经凝固,舀一勺拌面,能多吃一碗。

打小养成的饮食习惯,估计是一辈子都无法改变了。米饭的配菜再如何精致如何美味,还是没得一碗面来得舒坦热乎。

上海的冬天来得晚,可阴天还是冷,不想动弹的时候就钻进去厨房,捣鼓出一道在家时快要吃腻了的美食,叮叮咚咚里夹杂的是自己都没察觉的思乡之情,更是让自己在这个一切都重新开始的冬天里,汲取一份力量和一份慰藉。

想念,也紧紧是想一想而已,口舌之欲解决了,其他的事情还多着呢。

新坑尚在存稿~

北京真的是美食荒漠吗?

???近来在网络上流行一种说法——北京无美食。点进任意一个相关的帖子,其下的争论必是热闹非凡。看着大家纷纷将我的家乡比作是一片实打实的美食荒漠,那些代表着这片土地饮食文化的标志性食物也被众人唾弃,我这心里啊,还真是有点儿失落。于是也就想着弄弄明白——到底这“京味儿”,不合群在哪儿呢?

???说到一个城市的饮食文化,那我们不得不先从这个城市的地理位置说起。北京作为一个彻彻底底的北方城市,饮食口味也自然有着北方饮食的特色——偏咸偏油、粗犷豪放。街边馆子里的饭菜打眼儿一看就像是用来果腹的,而不是用来品味的,满满一盘子油亮亮的热炒配着满满一大碗足实的米饭,像是一唱一和地在对食客说着:“量大味美,吃吧您内。”

???当然,粗犷的饮食风格不过是历史变迁、社会更迭的产物,追溯到满清年间,咱北京美食留在历史长河中的惊鸿一瞥可是那一道道精美绝伦的宫廷美食。相声段子里常提到的满汉全席就是这大名鼎鼎的宫廷菜,真可谓是山珍海味尽览、珍馐美食吃遍。还有官僚大臣们享受的仅次于宫廷美食的官府菜,比如这众所周知的谭家菜,以烹饪干货见长,什么鱼翅鲍鱼、干贝燕窝都是官府菜的代表之作。那个时期不论是宫廷菜还是官府菜,都仿佛一缕古色古香的烟火气,飘进北京饮食文化滚动不辍的历史车轮之中。

???除了宫廷菜和官府菜,北京菜中还有一个不得不提到的重要组成部分——清真菜。说起这清真菜之于北京,怕是要追溯到元朝了,所谓的“元时回回遍天下”,指的就是元朝时回族人民大量涌入京城的历史现象,也就是从元朝时起,清真食品逐渐出现在了北京人的餐桌上,到清朝末期,已经出现了正儿八经的清真菜馆,民国时期清真菜更是已经逐步完善、形成规模,成为了组成京菜风味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像是北京老字号——东来顺,就是有名的清真餐馆,以涮羊肉闻名,老少咸宜、流传至今。还有现在街边常见的紫光园、护国寺小吃,都是有名的清真馆子,您常听到的醋溜木须、糖卷果,那都是著名的清真美食。

???说到这,您可能要说了,北京菜最最有名的不是豆汁儿吗?馊了吧唧,要多难喝有多难喝的。哈哈,相信很多人对于北京饮食的偏见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这“闻”之丧胆的豆汁儿吧。说实话,作为一个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本地人,我也只尝试过一次豆汁儿,而且只是小抿了一口便作罢,当即阴影附上心头,那味道......真是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其实我身边的很多人都接受不了豆汁儿的味道,像是鱼腥草、螺蛳粉,爱的人爱、恨的人恨,只能说是极具特色也饱含争议的京菜之一吧,算不算美食嘛,可就因人而异了。还有不得不提到的卤煮火烧,这一口儿我还是挺爱的,肥肠软烂无异味,炸豆腐吸满汤汁,红方香菜更是点睛之笔,价格也便宜,偶尔来上一小碗还是很不错的,浅尝辄止就得,因为吃多了呀,是真腻。

???其实不论是豆汁儿,还是卤煮火烧、炒肝儿,都不过是当时那个年代庶民解馋的工具,老百姓们哪吃得到什么宫廷菜官府菜呀,想吃肉也舍不得,整点儿下水抹抹油罢了。如今日子好了,我们吃到的美食越来越多了,回头再看这些所谓的“平替”时,也就难免欣赏不来了。经典味道对于北京人来说,大多是蕴含着满满的情怀吧。

???告别物资匮乏的陈旧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加入WTO,原本闭塞的我们逐渐融入这辽阔的地球村之中,丰富多样的食材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北京作为首都,更是吸引来了无数国内国外的有志之士,随之而来的还有他们家乡的那一道道糅杂着乡愁的美味餐食。就是在这种日渐开放的大环境中,北京的饮食也越来越多元化,北京人做菜的方式也开始吸万家之所长,开拓着新的口味。我家就是因为我的母亲身边有几位关系不错的河南同事,所以餐桌上自我幼时起就常有凉拌变蛋、绿豆丸子汤等河南阿姨分享给我们的美食,哪怕现在长大了,冰箱里也总是存着几颗变蛋,这豫式口味也早已不声不响地根植进我心中。

???现如今,不论你身处哪个城市,出了门上了街,映入眼帘的一众餐馆绝不止于当地美食,北京作为一个充满包容性的北方大城更是如此,用“中国美食之都、世界餐饮之窗”来形容北京再合适不过了,这不是自夸北京当地的特色饮食,只是说明北京是世界美食的集大成者。这片土地上的饮食融汇百家、丰俭由人,丰富、多样、多元、开放才是北京饮食的风格。

???也许全聚德不接地气的价格让您心存不满,也许味道奇特的豆汁儿让您谈之色变,也许短视频平台的“地道”言论让您觉得浮夸厌烦,没关系,希望在这片土地上您能找到与家乡有关的那个熟悉的味道,可能不正宗,但这说明这个美丽富饶的北方大城正如这饮食一样——集百家之所长,是世界各地的人们集合在这里才组成了如今的首都北京,感谢建设的过程中,有您家乡的一份力量。

???相信您选择来到北京的那一刻,这里的美食是荒漠或是绿洲应该也已不再重要。祝您如愿,不负来时路,祝我们泱泱大国的明天,会更好。

文章《北京欲做美食之都》

对各地方美食的偏见,北京各地美食排名前十

文章《论“京味儿”》

文章《当代北京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文章《北京菜》

文章《北京的清真饮食文化》

有哪些南方人不知道的北方美食?

你们都知道的嘛,北方经常被黑成美食荒漠。

在这个以吃为主业的编辑部,南方同事们每每逮住机会,总要bully一下北方同事。然而每次去北方出差或者做北方食物的种草,基本就变成个大型“南方人打脸现场”...

她们说的最多一句台词就是:原来北方的xxx这么好吃啊!

刚开始我还觉得,害,这有啥啊,大惊小怪。后来才发现,其实南方人对北方食物的认知是真的挺少的。

不过说起来,有些经常在南方被黑的北方食物,我在当地吃了一下,也是满头飘问号...这根本不是一回事好嘛,换我我也黑。

什么地三鲜儿锅包又、油泼面肉夹馍...这些你们都知道,今天不提。

先来看看各种肉肉肉肉肉肉肉肉!!!

1.黄瓜条-北京

北京人说的“花瓜条”不是黄瓜,是羊腿上一块长得像黄瓜的肉。

来说点大多数南方人都不知道的北方美食~

一只羊俩后腿,俩后腿外侧里就这俩小黄瓜,一条只有二两不到。然而它却是整只羊身上最嫩的一块肉,老北京吃涮羊肉,最珍视的就是这一口。

2.?牛骨髓-内蒙古

特别会吃牛的内蒙人,知道「骨髓」才是一头牛身上最隐秘的美味!

做法原始而硬核:可以直接架在炭火上烧烤,变酥之后再从中间一砍两半;或者卤过后用高压锅压熟。

这个时候的骨髓会变成胶质的啫喱状,有一种比牛油还夸张的独特香气。

等它稍微凉下来,插一根吸管下去,猛吸一口,鲜美和油腻双双拉满,满足感直顶脑门。

3.?烤鸡架-辽宁沈阳

沈阳烤鸡架,应该算是东北烧烤里最有特色的sku之一。

连肉带骨的鸡架,拍扁用铁夹夹住,刷酱撒料,上焦炭炉一顿猛烤——

生活在这个曾经以炼钢为支柱产业的工业城市,沈阳人很早就发现,用炼钢的高温焦炭烤烧烤,能得到一种更纯粹更猛烈的风味。

骨头烤好之前,一定要在鸡架两面都豪气地撒一把白糖,高温会让糖迅速焦化,得到一种略带甜腻的焦糖烟熏气息。

吃鸡架不是为了吃肉,追求的是皮骨之间残存一点滋味。咸甜交织,最配老雪。

4.?肉烧麦-整个北方

北方烧麦的馅料,不!是!米!

全是肉!全是肉!全是肉!

吃起来的感觉,基本就是个超薄皮、全荤馅、会流油的开口大蒸饺,你脑补一下!

5.?铁公鸡-山东聊城

聊城的“铁公鸡”,本质是一只处理到极限的熏鸡,长得乌漆麻黑,表皮也干干皱皱。

吃起来的感觉和外表差不多!很硬很有嚼劲,从里到外透着浓厚的烟熏味~

它很少作为正餐,真实身份是一道专门的下酒菜,性价比奇高——只要一只鸡,就够喝迷糊一桌人!

6.?梆梆肉-陕西西安

还有一种神奇的北方熏肉,是来自西安的梆梆肉。

主料是猪大肠,先用香料跟药材卤熟,再点燃茶叶、树枝等等材料熏烤入味。

听起来有点黑暗,但对于“爱吃大肠星人”来说,梆梆肉简直是无敌的恩物。有了复合香料和木枝条烟的配合,回味真的无穷无尽。

7.炸鸡叉骨-东北

鸡叉骨就是鸡的锁骨,肉不多但嫩,还带一大块白脆骨,嚼起来超爽。

怎么吃呢?裹上鸡蛋液,蘸点面包糠,放进油锅炸一炸...

(下一句不用我接了吧)

8.?砂锅坛肉-黑龙江哈尔滨

谁说东北的炖菜都是铁锅乱炖?砂锅坛肉第一个不服。

这可能是东北最精致的锅物料理,做法有点类似红烧肉,但在“红烧”之外,还多了一个转煲慢炖的步骤。

调味的核心是腐乳和酱油,而且一定要用小号砂锅来炖,所以吃起来还挺有粤菜的风骨。

号称“香而不腻”的食物太多了,砂锅坛肉是真能对得起这四个字。

9.?它似蜜-北京

名字听起来有点无厘头,但其实这是一道正经清廷菜。

羊里脊抓浆滑油,再用甜面酱和白糖爆炒,味型咸甜,能提供一种奇妙的回味。

以及,甜口的肉一定要留在饿的时候吃!满足感不要太爆棚。

10.筋头巴脑火锅-东北

“筋头巴脑”,一般是指牛身上难炖难嚼的部位,牛筋啦牛血管啦,处理不好就会变成被嫌弃的边角料。

不过在东北,筋头巴脑可是珍贵的火锅原料,尤其是牛的蹄筋——

跟豆酱同煮,炖个天长地久,吃的时候配上厚重的麻酱…口感酥烂无比,胶原蛋白糊一嘴,一吃就上头!

还有很多很多超满足的碳水!

11.菜包饭-东北

菜包饭,或者叫“饭包”——东北家常菜里的头号米饭杀手,蔬菜叶版本的「大饼卷一切」

拿一张够大的新鲜大白菜,铺一层刚出锅的东北大米,再来一勺鸡蛋酱,一勺油辣子;

然后加菜!卤肉片、土豆泥、油炸花生米...什么好吃就加什么,收尾撒一把小葱和香菜,最后两手一卷~

就像一个能带着叶子吃的大米粽子!蔬菜的清香、肉香和咸鲜的酱香混在一起,强行激活味蕾,让你的饭量原地拉升一倍~

12.?呱呱-甘肃天水

听起来像动物的名字,加上朴素外表,让初见者一头雾水:这是肉糜......还是.......芋泥?

看起来肉粉感十足的呱呱,其实是用荞麦淀粉做的。

新鲜荞麦用水浸泡出内质,石碾磨浆过滤出淀粉,再在锅中小火慢煮。不停搅拌是呱呱成型的秘诀,考验臂力和耐心。做好的呱呱醇香筋道,像一个厚实版布丁。

13.?糖三角-山西

这是糖三角,发源自碳水大省山西,现在北方各地都能见到它,是最受欢迎的糖馅点心~

作为中国最爱面食的人群之一,山西人能把面点做成各种奇奇怪怪的形状,但却唯独给糖三角留了一种几何图形...你品一品它的身份有多独特。

原料很单纯,就是面粉和糖。而它吃起来最奇妙的地方,就在于两种甜味的交织:

一定要趁热吃!咬开面皮之后,先是一股热烈的糖稀流向舌尖,然后随着淀粉逐渐水解,来自白糖的浓甜会逐渐转为来自面粉的清甜。

14.茬子粥-东北

你也许听过一个词儿叫“大碴子味儿”,但你知道“碴子”到底是啥嘛?

茬子就是风干再磨碎了的玉米,大颗粒的叫大碴子,小颗粒的叫小茬子。

它的主要用途是煮粥,能提供绵密的口感和一种独特且浓郁的谷香。好吃,饱腹,而且底卡底GI。

碴子粥和网红减肥餐之间,大概只差一个ins滤镜了。

15.?肉龙-北京

看看这卖相,你就知道“肉龙”这个名字一点也不夸张!

对各地方美食的偏见,北京各地美食排名前十

名字虽然霸气,但其实做法挺简单的,(所以它也叫大懒龙...):一层肉馅一层饼,滚成一个圆筒状,然后上锅蒸熟后切开,出品就像一个肉夹心的瑞士卷!

害!脂肪配碳水,好吃胖成鬼!

16.?麻辣刀削面-黑龙江鸡西

大家都吃过山西的刀削面,其实在东北,还有一种山西刀削面的奇特变种:

因为天冷,其实很多东北人也爱吃辣。于是在东北,山西刀削面先是变成了辣汤面,后来又加入了很多不同的香料,最终换上了一副全!新!的面孔。

这是鸡西刀削面,吃起来无限接近用十三香小龙虾的那个汁煮出的面条!特别上瘾!

17.?水馅汤包-辽宁沟帮子

辽宁锦州沟帮子,有一种用水做馅料的包子,就叫水馅汤包。

和别的汤包比起来,它最特别的地方在于...馅料是水做的!不是用皮冻!

体型和常规包子差不多大,一口一包汤,吃起来更清爽。

18.浑源凉粉-山西浑源

天气稍稍热,就开始想这一碗软滑利口的浑源凉粉。

土豆做的凉粉,白白净净滑滑溜溜,撒几颗油炸蚕豆酥又脆,汤头酸辣扑鼻,让人忍不住滋溜两口。

山西凉粉不是用吃,是用喝的。连吃带吸溜,喝个底朝天

19.?莜面栲栳栳-山西

莜面栲栳栳,不要觉得难念,它就是莜面窝窝。

开水和面,揉到光滑后揪团,用手掌推成又薄又均匀的长条片儿,食指挑起头,一搭一卷,“栳栳”就做好了。

莜面食炒熟过的莜麦,自带一股炒制香气,醇厚筋道,热量低,蛋白质又很高!

最家常的吃法是拌上西红柿鸡蛋卤,方便快手又美味!

再来看看有哪些神奇小吃!

20.雪衣豆沙-吉林

一道吉林的小点心,名字听起来还挺小清新的,做法却还是保留了东北菜一贯的粗犷:

它的外皮没有面粉,直接用打发到粘稠的蛋清,裹上红豆沙馅下锅炸到变色,起锅的时候还要撒厚厚一层白糖。

油炸蛋白、脂肪、碳水、糖,要啥有啥。你品品,多罪(过)恶(瘾)...

21.?杏茶-甘肃天水

被称为陇上江南的甘肃天水,有一道不为人知的神奇早茶:杏茶

用饱满白润的苦杏仁去皮磨碎,加水熬煮,变成丝滑清香的茶汤。再撒一层茴香粉,一清淡一浓烈,能碰撞出奇妙的味道。

22.?石头饼-山西、陕西

身为碳水大户,西北的零食也不甘示弱,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纷纷向主食看齐,硬核顶饱!

把加了鸡蛋跟奶粉的面团在石子上烤熟,你就得到了一块石头饼。薄而酥脆,谷物的醇里裹着蛋奶的香。

23.?糖蒜-陕西西安

有句讲句,我觉得陕西的糖蒜可能是最被低估的本土泡菜:

你想想看,它的主料全世界最主流的香辛料「大蒜」,调味是放之四海接受欢迎的「糖醋」;

腌好后的蒜只剩一点点微弱的刺激感,吃完嘴里也没有臭味。

扪心自问,如果糖蒜不是本土食物,说它是墨西哥菜你是不是也会信?!

这难道不应该是中餐和世界连接的桥梁嘛?!

其实北方的蔬菜们也特别美妙!

24.霜打白菜-整个北方

绝大多数南方人都不知道,北方冬天被霜打过的白菜有多好吃!

遭受霜冻天气的时候,大白菜(以及很多绿叶青菜)为了抵抗寒冷,会把一部分储存起来的淀粉分解成糖分。

这个时候的菜叶吃起来,有种清新而克制的甜味。

南方没有这种气候条件,所以南边的白菜的味道真的比北方差一大截...

25.?各种可以生吃的蔬菜-整个北方

关于蔬菜,另外一个南方朋友经常困惑的事情是,为啥北方人这么爱生吃蔬菜?

其实北方人能养成这种习惯,完全是因为北方蔬菜很好吃啊!

中国的农业大省都在北方,所以北方菜场的蔬菜普遍更加新鲜,味道浓郁且水分充足,生吃才能get到它们那种最本源的香气。

而且吃过足够多生的蔬菜,还能增加你对蔬菜好坏的判断力,买菜的时候摸一摸闻一闻,就知道品质如何。

26.大葱-山东

大概每个没吃过山东葱的人,听到“煎饼卷大葱”这种食物的时候,心里都带有一种刻薄的偏见。

但只要你见到真正的山东大葱,立刻就会明白自己有多无知。

因为它绝对颠覆你对“葱”的认知…山东大葱真的可以长到比人都高,完全不辣,还有一丝丝甜,刚拔出来的时候口感新鲜水灵,简直可以当水果来吃。

27.婆婆丁-东北

在东北人眼里,每一颗蒲公英在开花之前,都是一丛摊长在地上的、名为“婆婆丁”的野菜。

它是北方大地上最早冒出的一批绿意,随处都能挖到,带一点生青味和一丝丝微苦,适合焯水后加麻油生抽凉拌。

不只有广东人,其实全中国人都怕上火…一份春日里的凉拌婆婆丁,就是北方人的“下火凉茶”。

对于美食认知的一些变化

之前的我,一直对美食有种非常狭隘的认知和偏见,觉得吃饭、吃东西仅仅停留在口腹之欲的层面,好吃的东西大多因为热量高、口味重而不敢多吃,平日里忙于事务工作,吃饭为了节省时间,也是快速草草了事。直到最近因为工作的原因,开始对美食有了全新的认识:

1、热爱、珍惜和用心制作品尝美食是热爱生活的表现:

尽管随着物质的丰富,吃好吃的从之前非常珍贵难得的一件事情,演变了性质,但出于真心、真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制作的美食,和任何一件付出心力的事情一样,食物本身和做美食的人是特别值得尊重的。

之前我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件事,总觉得为了口吃的,有点不屑一顾,但这背后特别有深意,包含了爱意、文化、亲情、乡愁等等非常复杂的内涵。你看那些喜欢喝酒、美食的李白、苏东坡都是慷慨激昂、被生命痛击却依然热爱它的人。还有作家说,想要放弃生命的人,就把他放到菜市场,那里红的、绿的、鲜美的各色食材,就是人间的烟火气,会带来极大的美好的生命感受。

这确实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我们的生活也同所有自然中的生命一样,要生机勃勃、多姿多彩,才是常态。

2、每个人心中对于最好吃的东西,都有不同的答案,但重合度最高的那一个肯定是妈妈做的饭菜:

我自己不太会做菜,时常需要看着教材、或者做菜app才敢尝试做。但在妈妈身边时,总觉得伙食特别好,尽管往往都是些粗茶淡饭。那是吃了很久,从小吃到大,充满爱意和眷恋的味道。有的吃,就是最大的幸福。尽管我也是一位母亲了,我也不太确定,我的孩子是否也认为妈妈的饭菜是世上最好吃的,但我因为能有这样的答案而从心底里感到满足和幸福。

3、关于美食的许多事,也是关于人生的:

抖音和快手上,有很多手艺人因为做木匠活、织毛衣等大受欢迎,美食方面当属李子柒莫属了。与其说是喜欢那些美食,不如说是羡慕她的生活方式。疫情期间,我有一段时间,每天研究各种做菜app,用好几个小时完成一道菜,全身贯注沉浸在做饭这件事中的时候,内心非常平静愉悦。菜品味道如何此时已经不重要,而是这个平心静气完成一件作品的过程,令我感触颇多。甚至也有点心流的感觉,产生了与做木工、织毛衣一样的快乐通感,虽然这个最后的”作品”被吃掉了,但过程的美好就是赚到了。此时突然想到的是佛教的坛城。彩色绚丽的细沙被精心制作为坛城,全部完成后被打扫干净,仿佛从未来过一般,僧人们制作坛城可以辛苦地拿起,也可以轻松地放下。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如果能用这样一件一件的全力以赴、全神贯注的美好事件串联起来,最后归于虚无,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为什么旅游者会对一个地方的印象产生偏见?

旅游中受到的一些外界因素会影响我们对当地的印象,最重要的是当地的文化,比如文化景观、历史文化遗产、古迹以及当地居民的文化习俗。旅游者可以通过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展览和文化节,了解当地的文化,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和特色。

此外,还有气候、气候、环境和生态,这些也会影响旅游者对当地的印象。如果当地的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富,这样的旅游体验会更加完美,更能增加旅游者对当地的印象。

另外,当地的美食也会影响旅游者对当地的印象,有的地方的美食极具特色,这样的美食会给当地的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