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ZBLOG!

各地方美食特色是什么,我国各地春节习俗与美食

美食菜谱 12℃ 0

春节传统美食及习俗盘点春节传统美食有哪些

1.北方传统美食——饺子

饺子,俗话说是“好吃不过饺子”。在中国北方,饺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家庭团聚和辞旧迎新的象征。它们的形状类似于古代的金银元宝,因此吃饺子也寓意着财源滚滚。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享受这种温馨的时光,是春节期间最珍贵的记忆之一。

2.广州特色小吃——油角

油角是广州家庭春节期间的传统小吃。不同地区制作的油角口味和原料各异,有甜的也有咸的。在广东,炸油角是春节前的必要准备之一,象征着来年生活富裕、充满油脂。

3.南方特色点心——糍粑

糍粑是南方武夷山地区春节期间的传统食品。制作糍粑时,家人团聚,共同将糯米蒸熟后捣烂,再制成团状,滚上芝麻和糖,既是一道美食,也富含喜庆的气氛。在当地,红糖拌糍粑是招待客人的传统食品,寓意吉祥。

4.春节习俗——新春扫尘

春节扫尘是中国传统的习俗,象征着扫除旧年的霉运,迎接新年的好运。这一习俗最早可追溯到尧舜时期,体现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望。

5.春节装饰——贴对联、福字、门神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对联、福字和门神,以增添节日气氛。对联表达了对新年的祝福,福字象征着幸福和吉祥,门神则用来驱邪护家。

6.春节祭祀——祭祖、祭神

春节期间的祭祀活动是为了祈求来年平安和丰收。祭祖一般在祭神之后进行,各家各户会带上食物和供品去祠堂祭奠先祖,这一传统在正月十五之前都会持续进行。

春节特色小吃春节传统特色美食有哪些

1.饺子

饺子是北方年夜饭餐桌上的必备食物,因其与“交”谐音,寓意“更岁交皮胡子”。同时,饺子的形状像元宝,春节期间吃饺子象征着“招财进宝”。人们还会把硬币包在饺子中,吃到这枚硬币的人在新的一年里会有好运气。

2.饺子煮面

在河南,大年初一早上会吃饺子煮面,这被称为“金丝穿元宝”。除夕之夜,将煮熟的饺子捞着吃,这被称为“捞元宝”。

3.年糕

苏州百姓为纪念伍子胥,过年时会做年糕。后来,这一习俗逐渐在全国各地流行起来,如山东的红枣年糕、北京的百果年糕、福建的芋艿年糕和红/白糖年糕、宁波的水磨年糕等。年糕的谐音是“年高”,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食品,寓意着人们期望“年年高”。

4.面条

福建部分地区年初一早上会吃面条(多为线面),这寓意着“长长燃亩拦久久”。

5.鱼

春节期间的饮食讲究寓意吉祥,鱼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一般而言,这道菜会留到最后不吃,象征着“年年有余”。有些地方对年夜饭中的鱼的选择也有讲究,如鲢鱼寓意“连年有余”,鲫鱼和鲤鱼象征“大吉大利”,鲑鱼则代表“富贵有余”。

6.馄饨

在江苏靖江,无论是招待客人、节日庆祝还是婚礼等喜庆场合,都必须吃馄饨。除夕早上,家家户户开始剁菜馅包馄饨,从年三十持续到正月十五,“馄饨就酒,越吃越有”,这表达了靖江人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

7.汤圆

四川地区大年初一的早餐要吃汤圆,这天的汤圆被称为“元宝”,吃汤圆则被称为“得元宝”,寓意着团圆、圆满和甜美。扬州人新年第一天要吃四喜汤圆,寓意着事事如意、家庭团圆;上海人年初一早饭也是吃汤圆,寓意着圆圆满满、有财有势。

8.鸡

“无鸡不成宴”是广东人的说法,广东和香港地区过年必须吃鸡,因为鸡的发音与“吉”相似,代表着生活吉祥如意。湖北人过年则会喝鸡汤,象征着清泰平安。鸡翅寓意着展翅高飞,鸡爪则象征着“新年抓财”,吃鸡骨头则表示“出人头地”。

9.糍粑

湖南湘西土家族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说法。腊月二十,土家族开始打糯米糍粑,客家人过春节也有吃糍粑的习惯。

10.粽子

广西壮族人过年有吃年粽的习俗,每年春节前,壮家人都会包粽子或购买粽子,正月初一、初二有客人来一定要吃粽子。

11.生菜

广东人春节期间还要吃生菜,因为生菜与“生财”谐音,寓意着来年兴旺发财。

春节全国各地美食习俗,新年第一餐有什么讲究?

春节,全国各地都沉浸在欢庆的氛围中,美食自然不可或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全国各地春节都有哪些美食习俗。

一、中国人的年夜饭有什么讲究

1.全家人务必聚齐,因故未回者必须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体现团圆之意。

2.饭食丰盛,重视“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饺子叫“万万顺”,酒水叫“长流水”,鸡蛋叫“大元宝”,鱼叫“年年有余”;这条鱼准看不准吃,名为“看余”,必须留待初一食用。北方无鱼的地区,多是刻条木头鱼替代。

各地方美食特色是什么,我国各地春节习俗与美食

3.座次有序,多为祖辈居上。孙辈居中,父辈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饮酒。吃饭时关门闭户,热闹尽兴而止。

二、除夕家宴菜肴各地特色

各地家宴菜肴都有自己的特色。如北京、天津的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饭,炖猪肉、牛羊肉、炖鸡,再做几个炒菜。陕西家宴一般为四大盘、八大碗,四大盘为炒菜和凉菜,八大碗以烩菜、烧菜为主。安徽南部仅肉类菜肴就有红烧肉、虎皮肉、肉圆子、木须肉、粉蒸肉、炖肉及猪肝、猪心、猪肚制品,另外还有各种炒肉片、炒肉丝等。湖北东部地区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为蒸全鱼、蒸全鸭、蒸全鸡;“三糕”是鱼糕、肉糕、羊糕;“三丸”是鱼丸、肉丸、藕丸。哈尔滨一带一般人家炒8个、10个或12、16个菜不等,其主料无非是鸡鸭鱼肉和蔬菜。赣南的年夜饭一般为12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为“十大碗”,讨“十全十福”之彩,以鸡鸭鱼肉及各种蔬菜为主。江西南昌地区一般十多道菜,讲究四冷、四热、八大菜、两个汤。

三、各地除夕家宴必备菜及其吉祥含义

各地除夕家宴上都有一种或几种必备的菜,而这些菜往往具有某种吉祥的含义。如苏州一带,餐桌上必有青菜(安乐菜)、黄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恳恳)。湘中南地区必有一条一公斤左右的鲤鱼,称“团年鱼”,必有一个3公斤左右的猪肘子,称“团年肘子”。皖中、皖南餐桌上有两条鱼,一条完整的鲤鱼,只能看却不许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余,另一条是鲢鱼,可以吃,象征连子连孙,人丁兴旺。祁门家宴的第一碗菜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笋、虾米、鲜肉等制成,含义为“和气生财”。合肥的饭桌上有一碗“鸡抓豆”,意思是“抓钱发财”。管家人要吃一只鸡腿,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财进宝。安庆的当家人要在饭前先吃一碗面条,叫“钱串子”。南昌地区必食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其含义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鱼、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四、新年第一餐各地习俗

新年第一餐各地也有不同的习俗。湖南春节第一餐要吃“年糕”,意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少部分湖南的苗族人民,春节第一餐吃的是甜酒和粽子,寓意可“生活甜蜜,五谷丰登”。湖北有的地方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年轻的学子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荆州、沙市一带,第一餐要吃鸡蛋,意味着“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两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江西鄱阳地区第一餐要吃饺子和鱼,意为“交子”和“年年有余”,有的在饺子中放糖块、花和银币,意味着“生活甜蜜”、“长生不老”、“贺岁新年发财”。广东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做好足够春节三天家人吃的饭菜,寓意“不愁吃喝”。潮州一带,第一餐常吃用米粉和萝卜干油炸而成的“腐圆”,喝莲子、花生等熬成的“五果汤”,寓意“生活甜美,源远流长”。广西壮族人春节第一餐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福建闽南人春节第一餐吃面线,寓意“年年长久”,漳州一带吃香肠、松花蛋和生姜,寓意“日子越过越红火”。江苏、浙江部分地方春节第一餐要吃由芹菜、韭菜、竹笋等组成的“春盘”,寓意“勤劳长久”。安徽一些地方春节第一餐时每人要咬一口生萝卜,名为“咬春”,可“除菌防病,新年吉祥”。关中、河南部分地方春节第一餐要吃饺子与面条同煮的饭,叫“金丝穿元宝”、“银线吊葫芦”。台湾春节第一餐吃“长年菜”,是一种长茎叶,有苦味的芥菜。有的还在菜里加细长粉丝,意即“绵绵不断,长生不老”。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意“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四川除夕时,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

春节传统小吃春节传统特色美食有哪些

1.饺子

饺子在北方是年夜饭中不可或缺的食物,其名称与“更岁交子”的谐音相呼应,寓意着新年的交替。吃饺子还象征着招财进宝,人们甚至会将硬币包在饺子中,谁能吃到就意味着新的一年将会有好运气。

2.年糕

苏州人民为了纪念伍子胥,过年时会制作年糕。这一习俗逐渐在全国各地流行开来,各地的年糕风味各异,如山东的红枣年糕、北京的百果年糕等。年糕的“年高”谐音象征着人们对“年年高升”的期望。

3.面条

在福建部分地区,新年的第一顿早餐会选择面条(通常是线面),这代表着人们对长久幸福的祝愿。

4.鱼

鱼是春节餐桌上的必备菜肴,通常会留到最后食用,象征着“年年有余”。不同种类的鱼有不同的寓意,如鲢鱼代表连年有余,鲫鱼和鲤鱼象征大吉大利,鲑鱼则寓意富贵有余。

5.馄饨

江苏靖江的人们在节日、喜事或是招待客人时都会吃馄饨。除夕早晨,家人们开始包馄饨,这一传统从年三十持续到正月十五,寓意着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

6.汤圆

四川地区的大年初一早餐传统食物是汤圆,这些汤圆被称为“元宝”,寓意着团圆、圆满和甜美。不同地区的汤圆样式和名称也各有特色,如扬州的四喜汤圆和上海的汤圆。

7.鸡

广东人常说“无鸡不成宴”,过年时一定要吃鸡,因为鸡与“吉”谐音,代表着吉祥如意。湖北人则习惯在新年时喝鸡汤,象征着平安。

8.糍粑

湖南湘西的土家族有“二十八,打糍粑”的说法,腊月二十开始制作糍粑,客家人也有吃糍粑的传统。

9.粽子

广西壮族人在过年时会吃年粽,这是他们的传统习俗。春节前,他们会包或购买粽子,初一初二则会款待客人。

10.生菜

广东人在春节期间会吃生菜,因为生菜与“生财”谐音,寓意着来年的繁荣和财富。

11.荷包蛋

在某些地区的春节习俗中,吃蛋和送蛋是重要的传统,年夜饭和初一早晨都不可或缺。荷包蛋象征着团圆和红火。

12.福橘

福橘是福建的特产,部分地区的人们会在春节期间摆放和食用福橘,因为橘与“吉”谐音,代表着吉祥和好运。

春节传统美食及习俗盘点春节传统美食有哪些

1、美食:

(1)水饺

常言道“好吃饺子不过瘾”,在北方人的血脉中,“饺子”是奔腾的“动脉”。水饺有很多吉利的寓意,水饺象征团聚欢庆;同时也表示辞旧迎新;另外,饺子与中国古代用金子和银钱铸造的“元宝”相似,吃饺子就有“财源滚滚”的寓意。一家人坐在一起边吃饺子边聊天,那种温馨的家庭氛围,才是今天人们依然珍惜饺子的最重要原因。

(2)油角

油角食是广州家常小吃中的一种,各地口味不同,所用的原料也各不相同,有的是甜的,有的是菜的,方法基本相同,就是所用的陷料不同,甜的包糖,咸的换蔬菜即可。广东过年,油角不能少。以前,离春节还有十天廿日,家家户户就要开油镬,炸煎堆油角了。开油镬炸些煎堆油角,是为求来年的日子也像那只油镬似的油油润润,富富足足。

(3)糍粑

糍粑同样也是春节里一道可口的点心,尤其是在南方的武夷山一代最为盛行,全家人高高兴兴的一起打糍粑为春节做准备,其乐融融。糍粑是以糯米为主料,清浸泡后搁蒸笼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舀里舂至绵软柔韧。趁热将饭泥制作成可大可小的团状,搁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盘里滚动,即可取食,口感香甜。大凡有喜事,当地人都要做红糖拌糍粑招待客人,以表吉利。

2、习俗:

各地方美食特色是什么,我国各地春节习俗与美食

(1)新春扫尘

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我国就已经有春节扫尘的习俗。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就赋予了新的含义,有“除陈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

(2)贴对联、福字、门神

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小孩子们会踩着凳子,拿着糨糊和刷子,往门上贴对联,然后让下面的大人看看贴的是否端正。有的还横批,贴于门楣的横头上,对联贴在门的左右两边。还有的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福字,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还有人会把绘有门神的画帖贴在门板上,祈求一年平安无事,增添节日喜乐气氛。

(3)祭祖、祭神

春节祭神,是一种遍及我国东西南北的习俗。全国各地祭神习俗大同小异,但目的基本相同,都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吉大利等等。

祭祖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祭神之后,各地风俗也不尽相同,在我们老家都是每天中午吃饭之前,各家各户派个代表,端上食物、供品去祠堂祭奠先祖,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祠堂才会关门。

春节吃什么好呢?各地过年传统美食大盘点

春节历来都是我们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辞旧迎新,总是特别热闹,特别温馨。年夜饭无疑是每年除夕的重头戏,也是在外面打拼了一年的游子的期待。那么春节吃什么呢?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饮食习惯,下面,我和你一起盘点一下春节的传统美食。

一、春节的传统美食

1.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2.年糕

春节吃什么?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3.汤圆

汤圆起源于宋朝,据传,当时各地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大部分南方人家习惯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4.鱼

春节吃什么?“无鱼不成席”。我国八大菜系,都离不开鱼菜名馔。尤其是大年三十晚吃年饭,老百姓更离不开鱼。“鱼”与“余”同音,又象征吉祥物,如鲤鱼,寓“得利有余”;鲢鱼,寓“连年有余”;鳜鱼,寓“富贵有余”。这是我国千百年来的情结。

二、春节各地的传统美食

1.山东:面塑王国

山东是个吃面食的大省,虽然沿海一带越来越富裕,但是过年蒸面食、吃面食的习惯,一直没改变。山东面食是以糯米面为主料,加小麦粉、水,着色,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刀、剪、簪、花纹模等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山东面塑起源于菏泽,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

2.河南:饺子煮面

河南部分地区,大年初一家家吃饺子煮面,名“金丝穿元宝”,也叫“银钱吊金龟”,盖因饺子太像元宝了,子夜时饺子煮熟了捞食,谓之“捞元宝”,而且是今年捞到明年,还不发大财?

3.广西:粽子

广西人过年家家户户要包粽子,那可是件大事。提前两三个星期就要准备了,要备好料,年货市场那是要去跑好几次呢!绿豆要去壳,五花肉呢,要用生抽、盐、酒、葱姜腌上一整天,糯米和干果有板栗、莲心等等也要提前泡好。包粽子既是个技术活,还是个力气活,要用上一整天的时间。那天,最好是找一个特大的锅子,包好的大粽粑放在锅子里,要好好地煮上十来个小时,这样粽粑里面的东西才能如发生了化学反应般,各种香味儿融合在一起。煮好的粽子,可以用钩子一个个勾起来,挂在屋檐下或阳台上(不能太阳晒),隔三差五地还要用水煮煮透,这样啊,整个正月里都不会坏。在广西,粽子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历史人物屈原,粽子也不仅是逢年过节的送礼佳品,广西人赋予了粽子新的意义,广西人更把粽子当作是一种吉祥物,年年粽子年年中,广西人包粽子吃粽子图的是一种吉利。

4.湖北:“三全”“三糕”“三丸”

春节吃什么?湖北人吃年夜饭讲究“三全”、“三糕”、“三丸”。“三全”就是全鸡、全鸭、全鱼,“三糕”就是鱼糕、肉糕、羊糕,“三丸”就是鱼丸、肉丸、藕丸,有无丸不成席、无鱼不成席、无汤不成席一说。

5.重庆:梅菜扣肉

重庆:“扣肉”“灌海椒”不可少,为了准备好这顿年夜饭,一些必不可少的传统主菜不提前十天半月准备是不行的。其中最主要的当数“扣肉”和“灌海椒”。“扣肉”看似简单,但要做到真正肥而不腻、嫩滑爽口,是要下一番工夫的;“灌海椒”则是把糯米面拌上佐料后填入一个个掏空的海椒中,然后放入咸菜罐子里封存半个月。到了除夕,拿出来用油一炸就可以上桌了。

6.北京:蜜供、沙琪玛

春节吃什么?老北京的“零食”除了年夜饭菜肴外,像古代祭神祭祖用的糕点——蜜供、萨琪玛等,也是北京人家中必备的食物。在饺子、年糕这些众所周知的美食之外,老北京人家还要打“豆儿酱”,一种由肉皮、豆腐干、黄豆、青豆、水芥等做成的凉菜,色如琥珀,类似于“肉冻儿”。此外还有“芥末墩儿”,这是用来佐酒和开胃的凉菜。节日中人们食用油腻食品多,这些凉菜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7.上海:豆芽

春节吃什么呢?上海年夜饭不喝汤,一般人家年夜饭席上,发芽豆和黄豆芽总是有的,因为这象征着升和发,十分吉祥如意。至于上海旧俗说是除夕吃饭时不宜淘汤,传为淘了汤吃饭的话,第二年外出办事或旅行,会要遭到雨淋的。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了。

8.江西:饺子鱼

江西鄱阳地区第一餐要吃饺子和鱼,意为“交子”和“年年有余”,有的在饺子中放糖块、花和银币,意味着“生活甜蜜”、“长生不老”、“新年发财”。

9.福建:面条

福建闽南人春节第一餐吃面条,寓意“年年长久”,漳州一带吃香肠、松花蛋和生姜,寓意“日子越过越红火”。

10.西藏:古突

春节吃什么?藏历新年,从十二月中旬开始,每家每户都会炸“卡赛”——一种用酥油和面粉制作的油果子。油果子的形象千奇百怪。同时,每家还要准备一个叫“切玛”的木制彩色五谷斗,装满糌粑、麦粒、蚕豆、人参果等,上面还要插上青稞穗、鸡冠花、日月牌等,并点缀上小块酥油。炸好的“卡赛”和做好的“切玛”当作供品放在神像面前。到了二十九的晚上,家家户户团团围坐吃一顿“面疙瘩宴”,藏语叫做“古突”。这些面疙瘩被包上了诸如石子、羊毛、木炭、辣椒等多种蕴含不同意义的东西,无论吃到哪种东西总会给家人带来一阵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