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食有哪些?你说的全吗?
1.北京:烤鸭、炸酱面、冰糖葫芦
中国各省区市最具代表的美食(选三种)
作为多个朝代的首都,北京美食众多,享誉全球。
2.天津:狗不理包子、大麻花、耳朵眼炸糕
中国各省区市最具代表的美食(选三种)
天津美食众多,以狗不理包子和大麻花最有名。
3.黑龙江:哈尔滨红肠、锅包肉、烤冷面
锅包肉、炒冷面,不仅黑龙江人很喜欢,外地也经常见到。
4.吉林:冷面、白肉血肠、清蒸白鱼
中国各省区市最具代表的美食(选三种)
延吉冷面是吉林省第一美食,深受当地及全国人民喜爱。
5.辽宁:猪肉炖粉条、锅包肉、沟帮子熏鸡
辽宁的美食大都很接地气,实在而味美。
6.内蒙古:牛肉干、烤全羊、奶豆腐
牛羊肉就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特色美食,来到草原,享受美食必不可少。
7.河北:驴肉火烧、茄子饼、驴打滚
保定河间驴肉火烧,是河北最负盛名的小吃。
8.山西:刀削面、过油肉、平遥牛肉
中国各省区市最具代表的美食(选三种)
只要提到山西,就不得不提刀削面,而平遥牛肉和过油肉也很有名。
9.山东:山东煎饼、德州扒鸡、四喜丸子
煎饼和四喜丸子绝对是山东人最爱的,你没办法不爱他们。
10.江苏:盐水鸭、大闸蟹、红烧狮子头
中国各省区市最具代表的美食(选三种)
南京特产盐水鸭,苏州特产大闸蟹,都是江苏美食的代表。
11.上海:生煎包、小笼包、熏鱼
上海美食种类众多,但还是以精致闻名。
12.浙江:金华火腿、宁波汤圆、嘉兴粽
浙江最有名莫过于宁波的汤圆和金华的火腿,是一座城代表美食的典范。
13.福建:佛跳墙、荔枝肉、沙县小吃
中国各省区市最具代表的美食(选三种)
曾经的中华第一菜,佛跳墙又怎能不代表福建,而沙县小吃早已闻名全国,是全国三大连锁小吃之一。
14.安徽:鳜鱼、符离集烧鸡、徽州毛豆腐
15.江西:粉蒸肉、瓦罐汤、南昌米粉
瓦罐汤和粉蒸肉在全国很有知名度,他们都来自江西。
16.河南:烩面、胡辣汤、灌汤包
提到河南,烩面胡辣汤和灌汤包绝对必不可少。
17.湖北:热干面、鸭脖、清蒸武昌鱼
中国各省区市最具代表的美食(选三种)
湖北的美食众多,以武汉、孝感等地为主,武汉最常见的是热干面和鸭脖,都是湖北美食典范
18.湖南:湖南米粉、臭豆腐、剁椒鱼头
中国各省区市最具代表的美食(选三种)
作为美食大省,湖南好吃的东西太多了,大到整个湘菜系以及餐饮
全国各地美食
南京美食:盐水鸭/鸭头到南京是不能不吃盐水鸭的。南京嗜鸭之深,乃至有人说南京人前辈子都跟鸭子有仇。不管这个传言有没有根据,但是南京被称为“鸭都”却是实打实的名头。盐水鸭是南京有名的特产,久负盛名,据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南京盐水鸭皮白肉嫩、肥而不腻、鲜香美味,具有香、酥、嫩的特点。每年中秋前后的盐水鸭色味最佳,是因为鸭在桂花盛开季节制作,故美名日:桂花鸭。《白门食谱》记载:“金陵八月时期,盐水鸭最著名,人人以为肉内有桂花香也。”逢年过节或平日家中来客,上街去斩一碗盐水鸭,似乎已成了南京世俗的礼节。也正是吃鸭吃得太多,南京人还变废为宝的将鸭头做成一道美味小吃。鸭头无论是红烧还是酱泡,或是盐水,都是吊人口水的人间美味。买上三五鸭头,再来一瓶啤酒,细细品尝慢慢啃,那个舒服啊……
回复2楼2013-03-0817:18来自贴吧神器
小奔豪杰2011
魏晋南北11
南京美食:盐水鸭
南京小吃中的精品,它是羊头用白水煮熟切片,撒上椒盐的一种吃食。色白洁净,肉片薄而大,脆嫩清鲜,醇香不腻,佐餐下酒皆宜。北京过去卖白水羊头肉的很多,但最出名的是宣武区前门外廊房二条推车摆摊的马玉昆,家传6代,他制作的白水羊头,清脆利口,讲究夏天用冰镇,冬天带冰凌,越凉越好吃,羊头肉分为羊脸子、羊眼睛、羊耳朵、羊舌、羊脑、天梯(上颚软骨)等6个部位,任客选要,随要随切,撒上的椒盐也很考究。
北京美食:白水羊头
北京烤鸭北京烤鸭:有“天下第一美食”之称,为誉满中外的佳肴。北京烤鸭有焖炉烤鸭和挂炉烤鸭。焖炉烤鸭是凭炉墙热力烘烤鸭子。炉内温度先高后低,烤出的鸭子外皮酥脆,内层丰满,肥而不腻。挂炉烤鸭是用枣、桃、梨等果木烧烤鸭子。所烤鸭子也是外焦里嫩,而且有一种特殊的香味。
北京烤鸭
狗不理包子以其味道鲜美而誉满全国,名扬中外。狗不理包子倍受欢迎,关键在于用料精细,制作讲究,在选料、配方、搅拌以至揉面、擀面都有一定的绝招儿,做工上更是有明确的规格标准,特别是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不少于15个褶。刚出屉的包子,大小整齐,色白面柔,看上去如薄雾之中的含苞秋菊,爽眼舒心,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腻,一直深得大众百姓和各国友人的青睐。
天津美食:狗不理包子
上海美食:南翔小笼馒头南翔小笼馒头又叫南翔小笼包,是上海郊区南翔镇的传统名小吃,已有100多年历史。该品素以皮薄、馅多、卤重、味鲜而闻名,是深受国内外顾客欢迎的风味小吃之一。南翔小笼馒头的馅心是用夹心腿肉作成肉酱,不加葱蒜,仅撒少许姜末和肉皮冻、盐、酱油、糖和水调制而成。馒头的皮是用不发酵的精面粉作成的,50克面粉可包8个,100克一笼屉。蒸熟后的小笼馒头,小巧玲珑,形似宝塔,呈半透明壮,晶莹透黄,一咬一包汤,满口生津,滋味鲜美。如果吃时佐以姜丝、香醋、配上一碗蛋丝汤,其味更佳。南翔小笼馒头的馅心还可以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初夏加虾仁,秋季加蟹肉、蟹黄、蟹油。豫园商场内的南翔馒头,是豫园商场有名的风味小吃之一。
上海美食:南翔小笼馒头
大鸡排源于台湾,只选用100%自然成长的鸡肉,鸡肉的口感和口味达到最佳平衡,采用秘制配方,经过腌制,香美多汁,再撒上台湾特别口味的椒盐粉,肉质鲜嫩多汁,产品金黄香酥、外酥里嫩、满口留香。人间美味让人百吃不厌,受到食客疯狂抢购。最高鸡密大鸡排:源自台湾,采用秘制配方,纯天然成长的新鲜肌肉,经过科学配比,金黄香酥,口感细腻,大口咬下去,几排肉质松软,汁水四溢,满口留香。
绝密产品,秘制手扒鸡:精选肉质细嫩的整鸡,加以腌制,经过烘焙烹制后,在淋上秘制酱料,好吃不停嘴。台湾大鸡排:大鸡排
天津小吃:耳朵眼炸糕
耳朵眼炸糕精选上乘江来,水店加工面浆用上为赤夏,白糖经传统工艺制馅,指定油类炸制,成品外皮金黄、酥脆不艮,馅心香香但不腻、适口性强,且无任何添加剂,可谓绿色营养食。
耳朵眼炸糕起源于晚清光绪年间(1900年),第一代掌柜刘万春(1874年一1962年)由推独鸵车走街串巷叫卖,到在估衣街西口的北门外大街上摆摊设点现做现卖,积攒些资本后,刘万春与他的外甥张魁元合伙,在北门外大街租了一间八尺见方的脚行下处(搬运工办事和休息的地方)挂上刘记的招牌,干起了炸糕店。由于刘万春做的炸糕选料精、作工细、味道好、口感妙,物美价廉。在众多的炸糕中出类拔萃,独树一帜,买卖日见兴隆,赢得了炸糕刘的美称,又因为炸糕店靠近估衣街和针市街上的染料庄、当铺、银号、布铺、鞋帽店。富户、百姓人家过生日、办喜寿事。借糕字谐音,取步步高之吉利,提前预约购买炸糕,使得生意蒸蒸日上,刘记炸糕店显露了名声。因炸糕店紧靠着一条只有1米多宽的狭长胡同--耳朵眼胡同,人们便风趣地以耳朵眼来称呼刘记炸糕铺。虽日伪时期曾改名为增盛成,但耳朵眼炸糕铺则越叫越响。炸糕也被称为耳朵眼炸糕了。
耳朵眼炸糕自一九八三年以来多次被市政府、市商委、市烹协、市饮食公司评为优质食品全鼎奖,一九九四年第五届亚太博览会荣获金牌,一九九七年十二月被中国烹协认定为中华名小吃。耳朵眼炸糕与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被市商委和烹协命名为天津三绝食品。
天津小吃:十八街麻花
桂发祥麻花,又称十八街麻花,是与天津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并称的"天津三绝"食品之一。桂发祥什锦夹馅麻花酥脆香甜,风味独特,且久存不绵,春秋季可存放三个月,夏季也可存放两个月,令人叫绝。十八街麻花是经过反复探索进行创新,在白条和麻条中间夹一条含有桂花、闵姜、桃仁、瓜条等多种小料的酥馅,使炸出的麻花酥软香甜与众不同,创造出的什锦夹馅大麻花。其特点是香、酥、脆、甜,在干燥通风处放置数月不走味,不绵软、不变质。来天津旅游的国内外宾客,临走时都要带上几盒麻花,送亲朋好友。桂发祥麻花的创始人是范桂才和范桂林兄弟,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当时,兄弟二人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开了一个麻花店,名叫"桂发祥"和"桂发成",他们比着干,麻花越炸越好,俗称"十八街麻花"。1949年后,两店合一,由国家投资重建店堂,定名桂发祥麻花店。1983年成立了天津市桂发祥麻花公司,在市内开设了5个分店,并在长春、石家庄、太原、郑州设立了分店。
桂发祥麻花的创始人范桂林,直隶(今河北省)大城县人,9岁逃荒来到天津。13岁开始入东楼十八街的一个麻花铺当伙计,1936年在十八街自办桂发祥麻花铺。由于他勤奋好学,生意上敢于出新,炸出的麻花酥脆香甜,味美适口,深受欢迎。因桂发祥字号坐落在十八街,所以俗称“十八街麻花”。
其制作考究、料精货实。每个麻花中都夹有一棵由桃仁青梅、桂花等十几种小料配制成的什锦馅酥条,再和麻条、白条拧成5个花。用花生油微火炸透。出锅后放上冰糖和青红丝。特点香甜、酥脆,放置数月不绵软、不变质、不走味。1989年获全国食品金鼎奖和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质奖。1991年荣获全国驰名商标提名奖。
上海美食:南翔小笼馒头
南翔小笼馒头又叫南翔小笼包,是上海郊区南翔镇的传统名小吃,已有100多年历史。该品素以皮薄、馅多、卤重、味鲜而闻名,是深受国内外顾客欢迎的风味小吃之一。南翔小笼馒头的馅心是用夹心腿肉作成肉酱,不加葱蒜,仅撒少许姜末和肉皮冻、盐、酱油、糖和水调制而成。馒头的皮是用不发酵的精面粉作成的,50克面粉可包8个,100克一笼屉。蒸熟后的小笼馒头,小巧玲珑,形似宝塔,呈半透明壮,晶莹透黄,一咬一包汤,满口生津,滋味鲜美。如果吃时佐以姜丝、香醋、配上一碗蛋丝汤,其味更佳。南翔小笼馒头的馅心还可以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初夏加虾仁,秋季加蟹肉、蟹黄、蟹油。豫园商场内的南翔馒头,是豫园商场有名的风味小吃之一。
小奔豪杰2011
魏晋南北11
上海小吃:蟹壳黄
蟹壳黄因其形圆色黄似蟹壳而得名。蟹壳黄是用油酥加酵面作坯,先制成扁圆形小饼,外沾一层芝麻,贴在烘炉壁上烘烤而成。此饼味美咸甜适口,皮酥香脆。有人写诗赞它“未见饼家先闻香,入口酥皮纷纷下”。蟹壳黄的馅心有咸、甜两种。咸味的有葱油、鲜肉、蟹粉、虾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枣泥等品种。该品以上海石门一路威海卫路口的吴宛饼家制作的为最佳。
杭州美食:西湖醋鱼
西湖醋鱼,民间俗称西湖醋溜鱼,是杭州传统名菜之一。
西湖醋鱼的历史,得从八百多年前南宋杭州的“宋嫂鱼羹”说起。据说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康王赵构南逃,建都临安。当时有一妇人,人称宋五嫂,不甘受入侵者统治,也同小叔从北地逃来临安,在西湖边以捕鱼为生,勉强度日。一次,小叔淋了暴雨得病卧床不起,五嫂正在为小叔煮鱼烧蛋以进补身体,不料官兵前来抓壮丁建造皇宫,宋嫂向官兵求情别抓卧床不起的小叔,不慎碰翻了灶上的酒醋瓶,等官兵走后,锅中的鱼蛋已煮成羹状,但小叔吃着却觉得异常鲜美,胃口大开,很快恢复健康。此后,邻里仿作,成了家常美味鱼羹。后来南宋孝宗皇帝游西湖时曾召见宋五嫂,经品尝鱼羹亦大为赞赏,御赏重金,并赐酒旗为幌,准此独家烹鱼羹、沽官酒。“宋嫂鱼羹”经不断改进提高,成为鱼肴中之名菜。创业于清道光年间的楼外楼菜馆继承这道名菜,创新成鲜嫩酸甜、有蟹肉滋味的“西湖醋鱼”,并以“京人宋嫂首创,西湖第一珍馐”加以宣传,成为杭州名菜之首。
小奔豪杰2011
魏晋南北11
广州美食:蒸肠粉
一种米制品,又叫布拉蒸肠粉。
小吃由来:
解放初期由吴银经营,她得名师传授,学会了蒸制拉肠粉专门技术,其肠粉"白如雪,薄如纸,油光闪亮,香滑可口"。肠粉亦称卷粉、猪肠粉(因形似猪肠),抗日战争时期由泮塘荷仙馆创制,现小食店、茶楼、酒家、宾馆均有供应。它是将米浆置于特制的多层蒸笼中或布上逐张蒸成薄皮,分别放上肉类、鱼片、虾仁等,蒸熟卷成长条,剪断上碟。加以上原料的叫牛肉肠、猪肉肠、鱼片肠和虾米(仁)肠;不加馅的则称斋肠;米浆中加入糖的叫甜肠。
一等一的拉肠要亮、爽、滑。
还是上下九的银记最好。铁板上浇一层薄薄的粉汁,加肉片加菜加香菇,须臾便出来一片溢香的白缎,红的是肉,绿的是菜,黑的是菇。叠肠是师傅们的技术,折起后切成两段上盘,浇上淋淋的豉油,亮中泛红,夹起放入口中,菜是菜肠是肠才够爽口,一片一片飞速滑下肚肠,吃的时间比师傅们做的时间都要快,还是愿意排着长长的队慢慢等,在美食面前,付出点时间算什么?
小吃地点:
以广州最负盛名的"银记"肠粉为例:该店坐落在文昌路,专营豉油皇牛肉肠粉,以薄韧香滑著称。
回复15楼2013-03-0821:38来自贴吧神器
小奔豪杰2011
魏晋南北11
武汉美食:老通城豆皮
"老通城"是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一家大型酒楼的名字,以经营著名小吃三鲜豆皮驰名,有"豆皮大王"之称。这家酒楼创办于1931年,某地原在古汉口城堡大智门外,为城乡通道,故名通城甜食店,抗日胜利后复业,改你老通城甜食店。该店仿照湖北民间的传统小吃豆皮,锐意改进,配合甜食应市,颇受欢迎「制法是将绿豆、大米混合磨浆,在锅里摊成薄皮,内包煮熟的糯米、肉丁等馅料,用油煎好。特级厨师高金安精益求精,以鲜肉、鲜蛋、鲜虾仁为主制作馅料,创制出三鲜豆皮,皮包金黄发亮,入口酥松嫩香,更加烩炙人口。毛泽东品尝四次,次次赞赏。外地人和外宾到武汉来都以能吃到老通城豆皮为快。
武汉美食:老通城豆皮
回复16楼2013-03-0915:48来自贴吧神器
鸭脖子本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可是经过武汉人用辣椒、八角等几十种调料烹煮后,居然成了难以弃之的美食。如今,绍兴不少地方都出现了武汉鸭脖的小摊小店,鸭脖子不同于鸭肫、鸭肝可一口而尽,吃鸭脖子的乐趣在于细啃、细嚼之间回味,吃到最后是吸溜一声将骨髓吸出,吃的过程缓慢,肉的取得完全在于自己的努力,这一切都增添了乐趣,玩味十足。
鸭脖子是湖北的一种地道小吃,鸭脖子的产生,应是脱胎于四川的麻辣兔头。因湖北菜原本是有辣无麻的。那麻辣兔头虽味道奇特诱人,但骨多肉少,下嘴不便。用同样味料烹制鸭脖子,则骨肉比例得当且妙趣天成,湖北是九省通衢之地,从吃的口味上讲,湖北菜博采众长,鸭脖子口味集麻辣香鲜于一体就很自然了。武汉人喜欢吃鸭脖子,就是因为它味足、够劲,回味无穷。
其实,鸭脖子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首先选料要严谨,一般的土鸭脖子很短,要选用英国樱桃谷鸭种,这种鸭的脖子较一般的土鸭长而粗,当然还有产自内蒙古的塞飞亚、河南的华英等品牌的鸭脖子,也是目前绍兴武汉鸭脖店所采用的原料。鸭脖子处理的过程有一定难度,因为鸭脖子处有许多血管和腺体,如不得法则腥味较重。据说制作时要用滴水的方法来冲洗。再则,鸭脖子骨多肉少,形状不规则,所以要先在卤水里浸泡3-4小时,让其充分入味。在烹煮过程中,由于鸭脖子本来肉就较少,容易煮烂,因此控制火候是关键。而要使得鸭脖子香气浓郁、闻之诱人的话,香料的投放也是蛮有学问的,要把千里香、小茴香、丁香等香料按比例分3次投放到锅里,先用旺火烧开,再改用小火浸煮,使卤汁的滋味缓慢地渗入到鸭脖子里。具体的操作过程,涉及机密,师傅不愿透露了。
最早听说武汉鸭脖是在电视剧《生活秀》中莱双扬以卖武汉鸭脖为生,不过那时只能看而不能体会,如今,武汉鸭脖已来到了家门口,花上十几二十元钱体会一下还是值得的。
武汉美**武路鸭脖子
长沙美食:火宫殿臭豆腐
油炸“臭豆腐”闻着臭吃着奇香,是中国小吃一绝。“臭豆腐”各地皆有,而湖南长沙臭豆腐却更有名气。
豆腐是可以紧跟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另一项伟大发明。关于它的故事大家都能倒背如流了,我要说的是,臭豆腐作为豆腐的搞笑版,民间传说一直认定它是歪打正着的产物。其实,以中国饮食行业江湖之远,高手如云,整它一两个臭东西还不是小菜一碟?君不见,除了豆腐,还有肉、鱼、蔬菜等,都可以臭气熏天而令人趋之若鹜的!
到如今,吃什么都讲究卫生了,但臭豆腐上桌,食客还是唯恐不臭。九斤老太则常常跺箸叹息:现如今啊,臭豆腐也不臭了啊……
臭豆腐是遍及全中国各个角落的旅游名品,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红男绿女,谈情说爱,冷不防有一股气味款款飘来,那是一股让老外诧异而让国人鼻翼大幅扇动的美妙气味。于是,这个景点就陡然充满了世俗的人情味。
前些日子去长沙,事先打开地图找到火宫殿的位置才肯动身。湖南的臭豆腐与我家乡绍兴的臭豆腐齐名,而在我的思乡感情里,总是把绍兴的臭豆腐放在第一位。我们上海人平时吃的臭豆腐,也以浙江一带的臭豆腐为蓝本,外形比较厚实而内芯比较水嫩的那种,油煎至金黄色,外脆里嫩,蘸辣伙,连吞五六块还不过瘾。
到了长沙,在酒店拿了房间钥匙后打的直奔火宫殿。司机侧过脸问:去吃臭豆腐?我点头,他猛轰油门,一脸自豪。
一路上司机告诉我,火宫殿在旧时是敬火神的地方,又叫火神庙。每年火神生日,这里就有赶庙会。唱大戏的,卖小吃的,卖杂货的,加上如云的游客,热闹得不得了。游客在看戏买年画之余,就想往里塞点什么,这也是人之常情。庙会上沿街设摊的各色小吃就满足了这种需要,有顺口溜为证:“火宫殿样样有,饭菜小吃热甜酒,油炸豆腐香喷喷,姐妹团子数二姜,撒子麻花蹦蹦脆,猪血蹄花味道美,各色小吃尝不完,乐得食客笑呵呵。”
长沙市旅游局应该给这个司机颁一个奖。
很快,火宫殿到了,与全国大多数景点一样,建筑整旧如新。人,则是如潮水涌动。而且每张笑脸都像臭豆腐一样,皮色的金黄加辣伙的大红,还有点黑。
黑,这是长沙的臭豆腐的风格。比我们平时吃的薄,也较为紧实,油煎过后,赛过在煤灰堆里打了个滚,墨黑一团。我不怕,经验告诉我,这是原汁原味的痕迹。趁烫咬一口,里面白如羊脂玉,香鲜至极,怎一个爽字了得!环顾四周,似乎所有的湖南人都向我投来“天下一家亲”的微笑。
1954年,毛主席他老人家回老家视察,就到长沙火宫殿吃了一顿臭豆腐,并说了一句大白话:“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干子,闻起来臭,吃起来是香的。”如今这条“最高指示”被刷在墙上,成了火宫殿的超猛广告。
吃至半盆,一位楼面经理跑来跟我说,湖南人做臭豆腐与别处不同,先用黄豆加工的水豆腐,经过专用卤水浸泡半个月,再以茶油炸至外脆里酥,佐以麻油、辣酱吃,风味当然别具一格。至于它的黑脸膛,也是特色,所谓“黑如墨,香如醇,嫩如酥,软如绒”是也。黑,是因为卤水之故。这卤水做起来也大有讲究,里面有鲜冬笋、浏阳豆豉、香菇、上等白酒等多种调料,让它发酵至黑,就可以投入豆腐了。可以说,卤水是做臭豆腐的关键。“我们店里大师傅在做臭豆腐时,一个人躲在地下室里不让外人看见。他做的卤水是活的,一直在冒气泡,不然死水一缸,就做不好臭豆腐了。”
长沙美食:火宫殿臭豆腐
福建美食:佛跳墙
佛跳墙是福建首席名菜。佛跳墙这道菜,相传源于清道光年间,距今有两百年历史。此菜以十八种主料、十二种辅料互为融合。其原料有鸡鸭、羊肘、猪肚、蹄尖、蹄筋、火腿、鸡鸭肫;有鱼唇、鱼翅、海参、鲍鱼、干贝、鱼高肚;也有鸽蛋、香菇、笋尖、竹蛏。三十多种原料与辅料分别加工调制后,分层装进坛中。佛跳墙之煨器,多年来一直选用绍兴酒坛,坛中有绍兴名酒与料调和。煨佛跳墙讲究储香保味,料装坛后先用荷叶密封坛口,然后加盖。煨佛跳墙之火种乃严格质纯无烟的炭火,旺火烧沸后用微火煨五六个小时而成。煨成开坛,略略掀开荷叶,便有酒香扑鼻。此菜汤浓色褐,却厚而不腻。食时酒香与各种香气混合,香飘四座,烂而不腐,回味无穷。
福建美食:佛跳墙
西安名小吃:羊肉泡馍
陕西省西安市著名小吃。历史悠久。早在崇帧年间,西安就有了专营羊肉泡馍的“天锡楼”,在西北地区颇有影响。
牛羊肉泡馍的特点是料重味重,肉烂汤浓,香气诱人,食后余味无,又有暖胃之功能。
牛羊肉泡馍是西安最有特色最有影响的食品。古称“羊羹”,宋代苏轼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羊肉泡馍的烹饪技术要求很严,煮肉的工艺也特别讲究。其制作方法是:先将优质的牛羊肉洗切干净,煮时加葱、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烂,汤汁备用。馍,是一种白面烤饼,吃时将其掰碎成黄豆般大小放入碗内,然后交厨师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汤,并配以丛末、白菜丝、料酒、粉丝、盐、味精等调料,单勺制作而成。牛羊肉泡馍的吃法也很独特,有羊肉烩汤,即顾客自吃自泡:也有干泡的,即将汤汁完全渗入馍内。吃完馍、肉,碗里的汤也被喝完了。还有一种吃法叫“水围城”,即宽汤大煮,把煮熟的馍、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围以汤汁。这样清汤味鲜,肉烂且香,馍韧入味。如果再佐以辣酱、糖蒜,别有一番风味。是一种难得的高级滋补佳品。西安的羊肉泡馍馆很多,其中老字号有“老孙家”、“同盛祥”等较有名气。
用优质牛(羊)肉、牛(羊)骨,配以花椒、大茴、草果、桂皮等调料,入锅内煮至内酥烂、汤汁浓备用。用优质水调面团烙成“唬背菊花心”托托馍,掰成着头大碎块。炒锅加浓汁汤,再添适量水煮开,放切好的熟牛(羊)肉和适量湿粉丝稍滚,再将掰好的馍块倒入,加调味品煮1—2分钟,淋熟羊油盛入碗中。食用时佐以糖蒜、辣子酱、芝麻油、香菜等。传统作法有三,一曰“干泡”,通过煮制,汤329汁完全入馍内。此馍筋而韧、粘而滑;二曰“口汤”,煮的馍酥绵光滑,吃完碗内留汤一口;三曰“水围城”。宽汤煮馍,碗四周是汤,中点是馍,汤多馍散、清香绵滑。
肉料汤浓,香醇味美,粘绵韧滑。食后再饮一小碗高汤,更觉余香满口,回味悠长。是一种高蛋白质、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能量食物。一年四季皆可食用,冬季最佳。
羊肉泡馍的烹饪技术要求很严,煮肉的工艺也特别讲究。其制作方法是:先将优质的牛羊肉洗切干净,煮时加葱、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烂,汤汁备用。馍,是一种白面烤饼,吃时将其掰碎成黄豆般大小放入碗内,然后交厨师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汤,并配以丛末、白菜丝、料酒、粉丝、盐、味精等调料,单勺制作而成。羊肉泡馍的吃法也很独特,有羊肉烩汤,即顾客自吃自泡:也有干泡的,即将汤汁完全渗入馍内。吃完馍、肉,碗里的汤也被喝完了。还有一种吃法叫"水围城",即宽汤大煮,把煮熟的馍、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围以汤汁。这样清汤味鲜,肉烂且香,馍韧入味。如果再佐以辣酱、糖蒜,别有一番风味。是一种难得的滋补佳品。
西安的羊肉泡馍馆很多,其中老字号有"老孙家"、"同盛祥"等较有名气,价格亦与街边的寻常餐馆不可同日而语。
事实上,羊肉泡馍在西安广受欢迎并不只是因为它的美味。它和西安的许多特色小吃一样,在街上随处可见,而且价格公道,是一种全民食品。不管身分高低贵贱,只要想吃,就能吃得起。
西安名小吃:羊肉泡馍
中国各地美食代表
中国各地的美食代表:
1、北京代表菜: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被誉为“天下美味”。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驰名中外。
2、天津代表菜:锅塌里脊
锅塌里脊,以猪里脊为主料制作而成,色黄鲜艳,清口鲜嫩,咸香适口。
3、河北代表菜:驴肉火烧
驴肉火烧是流行于华北地区的著名小吃,起源于河北省保定市。即把熟驴肉夹到火烧里食用,火烧口感酥脆,驴肉肥而不腻,回味醇厚。
4、山西代表菜:过油肉
最初它是一个官府名菜,后来传到了太原一带,并逐渐在山西传播开来。此菜以色泽金黄鲜艳,味道咸鲜闻有醋意,质感外软里嫩,汁芡适量透明,稍有明油为特色。
5、内蒙古代表菜:手扒羊肉
“手扒肉”就是手抓羊肉,是红食中的一种。蒙古族人民称肉食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根据牧民的习惯,手扒肉一般用作晚餐。
6、黑龙江代表菜:锅包肉
成菜色泽金黄,外酥里嫩,酸甜可口,加上吃多不油腻的特点,很适合夏天食用,以达到开胃增食欲的目的。
7、辽宁代表菜:猪肉炖粉条
该菜为四川菜也是东北菜,发源于四川,在唐朝期间,薛仁贵非常喜欢四川菜,他被发配到东北后,他也把四川菜带来东北,并根据当地的风格将其发展成了东北菜系。
8、上海代表菜:红烧肉
红烧肉的原料选用的是猪五花三层,经过制作之后,美味不可用言语来形容,肥而不腻,堪称中华美食中的一道经典菜式。
9、江苏代表菜:红烧狮子头
红烧狮子头,是中国逢年过节常吃的一道菜,有肥有瘦的肉红润油亮,配上翠绿青菜掩映,醇香味浓,也称四喜丸子,取其吉祥之意。
10、浙江代表菜:西湖醋鱼
此道菜选用西湖鲲鱼作原料,烹制前一般先要在鱼笼中饿养一两天,使其排泄肠内杂物,除去泥土味。成菜味道鲜嫩酸甜,带有蟹味。
11、安徽代表菜:黄山臭桂鱼
当年某徽商坐船回家探亲,因为路远天热,携带的桂鱼未保存好发臭了,妻子舍不得丢弃,用浓油赤酱处理了一下,没想到歪打正着,味道竟然好极了。徽商借此推广,这道菜竟然成了徽菜经典。
12、吉林代表菜:清蒸白鱼
自古以来,松花江上的渔户即以江水煮白鱼款待来访的亲友。后来,经过烹饪高手潜心制作,终于创出了清蒸松花江白鱼这道名菜,登上了圣宴之席。清朝,松花江白鱼曾被列为贡品。
13、福建代表菜:佛跳墙
佛跳墙,又名“满坛香”、“福寿全”,是福州的首席名菜,原料有18种之多:海参、鲍鱼、鱼翅、干贝、鱼唇、花胶、蛏子、火腿、猪肚、羊肘、蹄尖、蹄筋、鸡脯、鸭脯、鸡肫、鸭肫、冬菇、冬笋等,具有补气养血、清肺润肠、防治虚寒等功效。
14、江西代表菜:粉蒸肉
以主料带皮五花肉加米粉和其他调味料制作而成。粉蒸肉糯而清香,有肥有瘦,米粉油润,五香味浓郁。
15、山东代表菜:九转大肠
原名“红烧大肠”。就是将猪大肠经水焯后油炸,再灌入十多种作料,用微火爆制而成。酸、甜、香、辣、咸五味俱全,色泽红润,质地软嫩。
16、河南代表菜:烩面
它是一种荤、素、汤、菜、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
17、湖北代表菜:沔阳三蒸
所谓三蒸,即蒸畜禽、蒸水产、蒸蔬菜(可随意选择青菜、苋菜、芋头、豆角、南瓜、萝卜、茼蒿、藕等数十种),颇为符合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粉蒸菜都裹着捣细的米粉,菜的本香配上
18甘肃代表菜:河西羊羔肉
河西羊羔,体大,肉鲜嫩,肥美而不膻,滋补效用极佳。
19宁夏代表菜:清蒸羊羔肉
肉质软嫩,葱香浓郁。
20香港代表菜:牛肉丸
香港牛肉丸以筋道多汁闻名,咬劲十足。牛肉丸一般与河粉一起煮食,也可以用虾仁、腰果等配料烹熘,或是佐以鹌鹑蛋、芙蓉球一起油炸,吃起来外酥里嫩,甜润可口。
21澳门代表菜:马介休
就是鳕鱼,一种咸鱼,它可以用煎、烧、烤、煮等不同的方法烹调,吃起来回味无穷。
22台湾代表菜:三杯鸡
香嫩的鸡肉,味重的调料,清香的九层塔,无不让人垂涎欲滴,更适合北方人的口味
23重庆代表菜:辣子鸡
辣椒中夹杂着干粑粑的鸡肉块,上面撒上了芝麻,看起来很有食欲,吃起来鸡肉外酥里嫩,还有芝麻的清香,辣中带麻。
24贵州代表菜:酸汤鱼
酸汤鱼,苗族独有的食品,入口酸味鲜美,辣劲十足,令人胃口大开。
25云南代表菜: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汤是用大骨、老母鸡、云南宣威火腿经长时间熬煮而成的,具有浓郁鲜香味的一类高汤。
26陕西代表菜:羊肉泡馍
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
27西藏代表菜:炸灌肺
藏语音“洛乍”。多见于拉萨等地。成菜色泽淡褐,外酥脆里软,味道香美。
28新疆代表菜:烤全羊
烤全羊色泽光亮、皮脆肉嫩、香浓味美。吃的时候剔肉切片,蘸盐而食。
29青海代表菜:羊肉炒面片
味道鲜美,爽滑适口,营养丰富,易于消化,老幼皆宜。
30湖南代表菜:剁椒鱼头
以鱼头的“味鲜”和剁椒的“辣”为一体,风味独具一格。菜品色泽红亮,肉质细嫩,鲜辣适口。
31广东代表菜:白切鸡
白切鸡以其制作简易,刚熟不烂,不加配料且保持原味为特点,以广州荔湾区清平路清平饭店所制为佳,故又名“清平鸡”。
32广西代表菜:螺蛳粉
螺蛳粉是柳州最出名也最受大众欢迎的小吃米粉,具有酸、辣、鲜、爽、烫的独特风味。
33海南代表菜:文昌鸡
文昌鸡号称海南“四大名菜”之首。其肉质滑嫩,皮薄骨酥,香味甚浓,肥而不腻。
34四川代表菜:麻婆豆腐
主要原料由豆腐构成,其特色在于“麻、辣、烫、香、酥、嫩、鲜、活”八字,称之为八字箴言。
中国各省的特色食品?
中国各省的特色美食小吃,吃过5道以上的请举手
中国是一个美食大国,从北京烤鸭到海南文昌鸡,从新疆烤全羊到广东粉肠,从河南烩面到东北小鸡炖蘑菇,小鱼今天带你领略下中华美食文化:
1、北京烤鸭:
起源于中国南北朝时期,《食珍录》中已记有炙鸭,在当时是宫廷食品。用料为优质肉食鸭北京鸭,果木炭火烤制,色泽红润,肉质肥而不腻,外脆里嫩。北京烤鸭分为两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鸭店也即是两派的代表。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
2、天津狗不理包子:
一道由面粉、猪肉等材料制作而成的小吃,始创于公元1858年(清朝咸丰年间).至今有100多年历史的它为“天津三绝”之首,是中华老字号之一。2011年11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狗不理包子传统手工制作技艺”项目被列入其中,是世界闻名的中华美食之一。
3、河北驴肉火烧:
据史书记载,驴肉火烧源于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河北保定遍布燕赵大地,闻名大江南北。在华北地区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驴肉火烧的店铺,完全融入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之中。另外河北河间也有类似食物,不过做法和味道大不相同,最直观的区别在于保定的驴肉火烧是圆的,而河间的驴肉火烧是长方形的。
4、河南烩面:
河南烩面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河南三大小吃之一。是一种荤、素、汤、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汤好、面筋道、营养高,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遍及全国。
5、山东煎饼卷大葱:
一提到山东小吃,很多人大的第一印象就是煎饼卷大葱。可能很多山东本地人都没怎么吃过煎饼卷大葱,但是绝对很多人都知道它是山东的传统特色小吃,香脆的煎饼,配上山东本地特产的大葱,再抹上一点酱,一口吃下去,别提多爽了。
6、辽宁老边饺子:
老边饺子是沈阳的特色小吃之一,距今已有178年的历史了。因饺子皮薄馅大,极为好吃所以很受欢迎。后来在北市场开设了店面,饺子最大的特色就是他的馅为“汤煸馅”。因为当时卖饺子的人姓边,又是汤煸馅的饺子,所以后人就把它称之为“老边饺子”。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赞誉的"天下一绝,老边饺子"。
7、吉林溜肉段:
溜肉段,是东北地区的传统名菜,具有外酥里嫩,味香可口的特点。成品外酥里嫩、咸香可口,百姓饭桌上的家常菜。由溜肉段衍生出的锅包肉更是东北菜中的经典。2018年9月,被评为“中国菜”之吉林十大经典名菜。
8、黑龙江锅包肉:
锅包肉,原名锅爆肉,光绪年间始创自哈尔滨道台府府尹杜学赢厨师郑兴文之手。成菜后,色泽金黄,口味酸甜。
锅包肉是为适应外宾口味,把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改成了一道酸甜口味的菜肴。通常将猪里脊肉切片腌入味,裹上炸浆,下锅炸至金黄色捞起,再下锅拌炒勾芡即成。
9、山西刀削面: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的刀削面鼎鼎有名。山西刀削面是一种山西的特色传统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据传山西刀削面是马柴绍发明,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
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刀削面的调料(俗称“浇头”或“调和”),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酱、肉炸酱、羊肉汤、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都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
10、陕西肉夹馍:
西安最有名的腊汁肉当属樊记腊汁肉,历史已近百年。选肉考究,调料齐全,火候独到,故色泽红润,酥软香醇。食者有“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渣满口油,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散”的美誉。
腊汁肉在战国时称"寒肉"。"寒"是"韩"谬音,指韩国。战国时期韩国位于秦晋豫交界地带,所制腊汁肉闻名遐迩。秦灭韩后,"韩肉"制法传进长安。做腊汁肉要选用猪上等硬肋肉,加盐,姜,桂皮,丁香,蔻仁,大香等20多种调料煮成。陈汤煨制,较少加水。
11、内蒙古烤羊腿:
据传,烤羊腿曾是成吉思汗喜食的一道名菜。成吉思汗东征西伐期间,掌管烤羊腿伙食的官员,为了缩短成吉思汗的吃饭时间,以便让他稍事休息,并未征得成吉思汗同意就把成吉思汗经常吃的烤全羊,改为切块烧烤了。
由于烤羊腿肉质酥香、焦脆、不膻不腻,他非常爱吃。以后,他每天必食,逢人还对烤羊腿赞赏一番。从此,牧民们的餐桌上便多了一道名菜。随着时间的流逝,居住在城市里的厨师,吸取民间烤羊腿的精华,实行科学烹调,它就逐步成为当今宾馆、饭店的名肴。
12、甘肃兰州拉面:
兰州牛肉面是兰州最具特色的大众化经济小吃,史料记载兰州牛肉拉面始于清朝嘉庆年间,创始人:陈维精。兰州牛肉拉面又称兰州清汤牛肉拉面,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是甘肃省兰州地区的风味小吃。
经后人传承改进,兰州牛肉面以“汤镜者清,肉烂者香,面细者精”的独特风味和“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五黄(面条黄亮),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顾客的好评。并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得到美誉“中华第一面”。
13、新疆烤全羊:
广告享受远近结合的华丽战斗!广大的地图任君高速前行!活用英雄能力、^^远近兵器结合碾碎敌人!独一无二的60人生存竞技,...
烤全羊是新疆地区少数民族膳食的一种传统风味肉制品,是肉制品饮食中最健康最环保最绿色的美食了,烤全羊外表金黄油亮,外部肉焦黄发脆,内部肉绵软鲜嫩,羊肉味清香扑鼻,色、香、味
14、宁夏羊肉臊子面:
广告全新排行TOP3热门网页游戏,永久免费网页游戏排行榜
羊肉臊子面是宁夏著名的传统面食。在首府银川的大街小巷,处处可以见到羊肉臊子面馆。据说是由唐朝初期的“长寿面”演化而来,成为老人寿辰、小孩生日及其他节日的待客佳品,含“福寿延年”之意。
15、青海甜醅:
广告义乌外发加工网,2700万注册会员,各行业海量优质信息,帮助中小企业轻松搞定订单^^海量订单正在等您加入,60秒轻松注册...
吃遍青海,先从香甜开胃的甜醅开始!甜醅是西北地区的特色小吃之一,用燕麦或青稞制作。在甘肃兰州、陇南、天水,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高原古城西宁和农业区各地,都能看到独特的民间小吃“甜醅”。
16、西藏酥油茶:
广告免费上门评估,定价标准,拿钱快,签约当天能得50%,,30天可退,每分钟成交1辆!
作为藏族的代表性美食,酥油茶属于西藏的特色美食之一。可作为主食与粑粑一起食用,味道很好。在西藏寒冷的的季节可以御寒,也具有提神醒脑、生津止渴的功效。食用酥油和浓茶制作而成,制作颇为复杂,可口美味、提神醒脑、汤汁鲜甜。
17、四川麻婆豆腐:
广告享受远近结合的华丽战斗!广大的地图任君高速前行!活用英雄能力、^^远近兵器结合碾碎敌人!独一无二的60人生存竞技,...
麻婆豆腐,是四川省传统名菜之一,属于川菜,主要原料为豆瓣、豆腐、牛肉末(也可以用猪肉)、辣椒和花椒等,麻来自花椒,辣来自辣椒面,这道菜突出了川菜“麻辣”的特点,其口味独特,口感顺滑。
如今,麻婆豆腐远渡重洋,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安家落户,从一味家常小菜一跃而登上大雅之堂,成了国际名菜。2018年9月10日,“中国菜”正式发布,“麻婆豆腐“被评为“中国菜”四川十大经典名菜。
18、重庆火锅:
广告全新排行TOP3热门网页游戏,永久免费网页游戏排行榜
重庆火锅,又称为毛肚火锅或麻辣火锅,是中国传统饮食方式,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重庆嘉陵江畔、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夫的粗放餐饮方式,原料主要是牛毛肚、猪黄喉、鸭肠、牛血旺等。
2016年5月,“重庆火锅”当选为“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首,本次评选是按文化含量、知名度、美誉度、代表性、独特性、地域性、时代性7大标准进行评选。
19、湖北武汉热干面:
广告2021全新火热网页游戏,贪玩游戏,玩了就不想停,^^优秀推荐,好玩刺激。发掘年度好游戏,优秀页游。开服表、激活码,一站...
热干面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也是湖北武汉最出名的小吃之一,有多种做法。面条用碱水面,并以食油、芝麻酱、色拉油、香油、细香葱、大蒜子、萝卜丁、酸豆角、卤水汁、生抽等为辅助材料。热干面色泽黄而油润,味道鲜美,由于热量高,也可以当作主食,营养早餐,补充人体所需的能量。
20、湖南长沙臭豆腐:
广告www.dtsbc.com.cn,正版免费下载,目前众多股民在使用,挖掘启涨股效果好.^^www.dtsbc.com.c...
据说,因为清康熙八年(1669),有位叫王致和的举子赴京考试落第,因为没有钱返乡。加上王家以前是做豆腐糊口的,王致和知道怎么做豆腐,所以就留在了京城以磨豆腐讨生活。
有一天,不巧遇到豆腐滞销,积了不少豆腐没卖出去,王致和怕豆腐变坏,血本无归,便将豆腐切成小块,配以盐香料,置于坛中,并封其口,以为这样便可造出腐乳来。谁知过了一些日子坛口打开,腐乳没有做出来,豆腐却臭气熏天。王生尝了一下,发现味道鲜美。遂将此臭豆腐试销,竟还真有不少顾客好这重口味的豆腐,臭豆腐从此流传开去。
长沙臭豆腐是湖南长沙传统的特色名吃,长沙当地人又称臭干子。色墨黑,外焦里嫩,鲜而香辣。焦脆而不糊、细嫩而不腻、初闻臭气扑鼻,细嗅浓香诱人。
21、上海生煎:
广告想免费发布信息吗?就来「采通通」B2B电商平台!专注于互联网推广服务_该站行业繁多_^^汇集B2B信息_采购信息_批发信...
生煎又称生煎馒头,上海市传统的汉族风味小吃,表皮松软,底板香脆,馅鲜多汁。发面和好,包馅成形,放平底锅中。煎时放少许水,小火焖熟,至底部成金黄色时.撒上葱花、芝麻,再焖一会儿装盆。
22、江苏金陵盐水鸭:
盐水鸭是南京著名的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因南京有"金陵"别称,故也称"金陵盐水鸭",久负盛名,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南京盐水鸭制作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制作经验。生产的盐水鸭鸭皮白肉嫩、肥而不腻、香鲜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点。而以中秋前后,桂花盛开季节制作的的盐水鸭色味最佳,名为桂花鸭。
23、浙江东坡肉:
杭州东坡肉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肴,属于浙菜系。东坡肉是以苏东坡的名字命名的菜肴。
苏东坡(苏轼)是中国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对诗人、书法有很深的造诣,对烹调菜肴亦很有研究。他自己会烹制菜肴,并十分擅长烧肉,在他的许多名诗中,亦有关于饮食方面的内容,如《食猪肉》、《老饕赋》、《丁公默送蝤蛑》、《豆粥》、《羹》等诗,都反映出他对饮食烹调的浓厚兴趣。“东坡肉”起先是苏东坡在黄州制作的。
24、安徽臭鳜鱼:
臭鳜鱼色香味俱全,体现了徽菜的精髓,是当地的招牌菜,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制作的配料就有二十多种。臭鳜鱼是当地人逢年过节必吃的一道菜。
徽州是徽商的发源地,“鳜”与“贵”同音,寓意富贵有余。因为鳜鱼经过腌制发酵的,所以臭鳜鱼闻起来有股臭味,但是品尝起来却很香,肉质鲜嫩,醇滑爽口,保留了鳜鱼的原汁原味。
25、江西瓦罐汤:
瓦罐煨汤,又名民间瓦罐煨,1994年名称由民间饭庄所取,江西省民间传统煨汤方法,以瓦罐为器,精配食物加以天然矿泉水为原料,以硬质木炭或恒温传统式六面受热,煨制达七小时以上。
相传北宋嘉佑年间一洪州才子约友人郊游,至一美景之处,命仆人就地烹鱼煮鸡烧肉,玩至夕阳西下,众人仍意犹未尽相约明日再来。临走时,仆人将剩余鸡鱼肉及佐料放入瓦罐,加满清泉,盖压封严,塞进未熄的灰炉中用土封存,仅留一孔通气。次日,众人如期而至,仆人将掩埋的瓦罐搬出,才开瓦盖,已是香飘四溢。此后,众人外出游玩均如法炮制,后被一掌柜得悉,引至饭庄,瓦罐煨汤自此扬名民间,成为赣菜一绝。
26、福建福州佛跳墙:
“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佛跳墙,又名福寿全,作为福州的首席名菜,通常选用鲍鱼、海参、鱼唇、牦牛皮胶、杏鲍菇、蹄筋、花菇、墨鱼、瑶柱、鹌鹑蛋等汇聚到一起,加入高汤和福建老酒,文火煨制而成。成菜后,软嫩柔润,浓郁荤香,又荤而不腻,味中有味。
据说此道菜已有100多年历史,相传,清朝道光年间,福州官钱局的官员宴请福建布政使周莲。席间有道叫做“福寿全”的菜、是用鸡、鸭、羊肘、猪蹄、排骨、鸽蛋等以慢火煨制成的。周莲吃后很满意。回家后即命厨师郑春发依法仿制在原菜基础上,减少了肉类用量,又加入了多种海鲜,使成菜内容更加丰富,鲜美可口。从此,这道菜名扬天下!
27、广东烤乳猪:
烤乳猪是广州最著名的特色菜,并且是“满汉全席”中的主打菜肴之一。早在西周时此菜已被列为“八珍”之一,那时称为“炮豚”;到了南北朝时,贾思勰已把烤乳猪作为一项重要的烹饪技术成果而记载在《齐民要术》中了。他写道:“色同琥珀,又类真金,入口则消,壮若凌雪,含浆膏润,特异凡常也。”一千四百多年前,中国汉族劳动人民烹饪技艺已有这样高深的造诣,实令世人赞叹。
时至今日,中国最有名的烤乳猪在广东,且分“化皮”和“光皮”两派。所谓的吃乳猪,其实便是稀罕那一口酥松的猪皮,化皮又称“芝麻皮”,炙烤时火要旺,并须不断在猪皮表面抹油和酱料,利用油爆出来的气泡疏松乳猪皮,最后形成芝麻大小的均匀微凸酥皮。光皮则胜在外观,制作起来没有化皮那么麻烦。两种乳猪,各家喜欢,见仁见智。
28、广西螺蛳粉:
螺蛳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小吃米粉,具有辣、爽、鲜、酸、烫的独特风味,是柳州最具地方特色的名小吃。螺蛳粉的味美还因为它有着独特的汤料。汤料由螺蛳、山奈、八角、肉桂、丁香、多种辣椒、等天然香料和味素配制而成。
29、贵州辣子鸡:
辣子鸡是一道极有贵州特色的菜。先将鸡切成块经过香料腌制,然后放入油锅内爆,熟后捞起来。在油锅中放入大量的糍粑辣椒,辣椒制好后将鸡块倒回锅内同烹。
这道菜可以是家常炒菜,也可以是火锅。辣子鸡的可以保存的时间比较长,到贵州。第一道美食绝对不能错过辣子鸡,当地的的品种辣椒再加上高原鸡,是一道鸡肉与辣椒的完美组合。
30、云南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是云南滇南地区特有的小吃,属滇菜系,起源于蒙自地区,由汤料、佐料、生的猪里脊肉片、鸡脯肉片、乌鱼片及五成熟的猪腰片、肚头片、水发鱿鱼片制作而成。吃遍云南,先从做法独特的汽锅鸡开始;
31、海南文昌鸡:
文昌市在西汉时建紫贝县,唐贞观元年(627年)改文昌县,历经2000多年,1995年撤县建市。是海南省乃至全国有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和将军县,是被世界誉为东方奇迹——宋氏三姐妹的故乡。
文昌鸡是海南省的地方鸡种,已有400多年的养殖历史,具有皮薄嫩滑、肉味馥香的特点。2004年09月2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海南文昌鸡”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32、香港车仔面:
车仔面是香港一种低价特色面食。车仔面出现在1950年代,是香港市民生活水平较低的年代。内地难民涌来香港,谋生困难,香港街头涌现了流动摊贩,最多便是搭起车仔面档摆卖咖喱鱼蛋和车仔面一类熟食。
随着生活水平改善和卫生要求提高,街头熟食贩卖渐渐消失。车仔面走进茶餐厅和食堂,成为餐牌上的菜色,也有小型专售车仔面的店铺,甚至有走“高档”路线的。车仔面的配料也愈来愈丰富,面条和汤汁亦有多种选择。车仔面已成为香港人的日常廉价食品。
33、澳门葡式蛋挞:
葡式蛋挞,又称葡式奶油塔、焦糖玛琪朵蛋挞。港澳及广东地区称葡挞,是一种小型的奶油酥皮馅饼,属于蛋挞的一种,焦黑的表面为其特征。
1989年,英国人安德鲁·史斗(AndrewStow)将葡挞带到澳门,改用英式奶黄馅并减少糖的用量后,随即慕名而至者众,并成为澳门著名小吃,最为代表的是Milktar\'s蛋挞。
34、台湾大肠包小肠:
台湾美食大肠包小肠的糯米肠、香肠,通常都先经过炭烤,而糯米肠切开后,也会再涂抹酱油膏等酱料。是台湾1990年代兴起的一种特殊小吃,与美国的热狗有异曲同工之妙。
各个地方的饮食民风民俗[详细]
1.素净大方的基诺族穿着
基诺族的衣裙,用本民族特意纺织的衣裳布与裙子布缝制,衣裙上的花纹图案,在织布时就作过了巧妙安排,凡是可织出来的图案均在织布时织在布上。因此,布料有上衣布和裙子布之分,一般不可混用。传统的服装,以白色和黑色为基本色调,因纺织工艺落后,所织棉布缺乏紧密、光滑之感,近似麻布。基诺族酷爱刺绣花纹图案,无认男装女装都爱用横、直彩条和几何形图案装饰。男子上衣是无领、无扣的对襟衫,用织有纵横交错的彩色条格白布缝制。上衣的胸部以上部分强有彩色条格,横向彩条色彩斑斓,极为显眼。衣服背部中央乡中有一个6寸见方的图案,四周配有放射性线条,开如一朵葵花。但又有太阳放光之状。基诺语称这一图案为“波罗阿波”,有太阳花与月亮花之意。衣襟边沿、袖根部、肘部和袖口等部位,都镶有数道术为显眼的横向彩条。白底上衣,被特意织上的图案和红、黄、蓝、黑相间的彩条装饰成一件色彩鲜明的花衣。
男裤为阔裆肥裤管白裤,裤脚边沿同样镶有横向红、黑、白三色相间彩条。宽大的裤腰两侧各开一道3寸长的口子,缝有一块四方形黑布。白裤在腹前打折,用缀有彩色缨穗的腰带扎系于腰部。男子头上蓄有三撮长发,用1米多长的黑色头巾包头。小腿上缠有裹脚布。男子衣服厚实宽松,穿在身上,增强了男人的壮实、强悍英姿。女子用织有彩条,再加绣图案的布片束胸。上衣色调多为青色、黑色、无领、对襟,着意用红、黄、黑、白彩色横条装饰衣襟边沿和衣袖手旁观。但凡女子,老幼均系长及膝盖,上端白、下端黑的开合围裙,裙沿上镶红条作饰,于腹前开合系于腰间。成年女子头戴织有纵向彩条的尖顶三角形白布帽,两侧帽角下垂披于肩头,额头部位的帽沿外翻,开若一保尖顶白色筲箕扣在后脑勺上。未婚女好挽发于脑后,已婚妇女挽发于胶额上方。女子着装,简朴中透出素雅,使基诺族姑娘显得楚楚动人。
基诺族服装的鲜明特点是用彩条装饰袖管和衣襟边沿及后背。人们以彩条饰衣,据说与天上彩虹有关。民间传说,古时候,有一对基诺族男女死相恋难分难舍。一个穷凶极恶的富家公子见那姑娘美丽无比,顿生歹意,用计抢走姑娘,逼其成婚。姑娘不从,被打得遍体鳞伤,死去活来。她的恋人历尽万苦千辛,救出姑娘。俩人逃离虎口不处,富家公子带人追来,年轻伙子腿中数箭,倒在地上。大灾临头多时,天空中出现了几道彩虹缠住这对恋人,放出七彩光芒逼退了富家公子,一对恋人在彩虹环绕之中腾空而起,升上空中……。因此后人在缝制衣服时,便用彩条暗寓彩虹,以求吉祥免灾。
2.昆明民风民俗
昆明是一个多民族汇集的城市,世居26个民族,形成聚居村或混居村街的有汉、彝、回、白、苗、哈尼、壮、傣、僳僳等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各民族既相互影响,融汇贯通,同时又保持各自的民族传统,延续着许多独特的生活方式、民俗习惯和文化艺术。生活在昆明地区的各民族同胞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民风纯朴,无论是其待人接物的礼仪、风味独特的饮食、绚丽多彩的服饰,还是风格各异的民居建筑、妙趣横生的婚嫁,都能使人感受到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众多的民族节日中,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绕三灵”,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踩花山”,僳僳族的“刀杆节”等久负盛名,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每逢节日,各民族群众都会穿上自己手工刺绣染制的民族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举行摔跤、斗牛、对歌等活动。按照岁时节令,农历三月初三的西山调子盛会、正月初九的金殿踏春、九九重阳的螺峰登高、中秋之夜的大观赏月等许多习俗在民间十分流行。
昆明地方文艺种类繁多,滇剧、花灯、昆曲、民歌小调以及少数民族剧种、民间叙事长诗、民间传说等,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和传颂,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3.布依族的家教家教,是老一辈对晚辈传教自己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方式,也可称家训。布依族认为:“家教不严;祸害子孙。”
布依族人民礼貌好客、俭朴恭谦、尊老爱幼、扶善治恶,是老一辈严于律己的身教和苦口婆心的言教培育出来的。布依老人常自勉:“族旺家兴全靠人,树大叶茂全靠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布依人入学读书的极少,从生到死,都是生活在家族的范围内。所以,布依族的家庭是终其子女一生的教育基地,家教是终身的教育方式。
布依族的家教,从幼年时代就开始抓起。“小小不扳,大了压弯”、“不教不说,观世堕落”,这是老人告诫年轻父母的话。年轻父母总是按老一辈传下来的行为规范,以慈爱的态度尽量用身教让孩子潜移默化,不让孩子染上骄、懒、贪的坏习。他们教育儿童.“担子要捆紧,做事要懂礼”、“憨人不读书,读书人不憨”、“灵人争时间,憨人混光阴”、“廊糖水滴旧窝,后辈跟着前辈学。”
老年人对年轻人的教育,重在如何做人。如:“好吃莫多吃,伶言莫说尽”、“父母留浅吃浅,不要抢人吃;父母留深吃深,不要坑人吃”、“相交要直言直语,做事要礼仪在先”、“寨邻有难多帮衬,自家天塌众人撑”、“正道之财不嫌多,不义之财莫沾摸”、“憨人要多顾,灵人可少助”等等。
传统的布依族家庭实行家长制,年最老者为长。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人家很多,给家教提供了土壤和条件。对布依族中在外做事或当官的人,老人的告诫语言有:“为官宦要识文化,做官要碴王法”、“河清能见底,官清能见心”、“当官不知足,目间百姓哭”。……
布依族有着世世代代的家教传统。新娘出嫁时,其母要唱《临嫁训女》教育新娘“……天上老天是大家的天,父母是自家的天,好吃的东西要留给公婆,你不留人家说你木懂礼。……”
布依族老人病危临终时,寨中有名望的长者要替代病危老人向其子女唱《遗训歌》。训诫后人对老人的遗产“弟兄互相分……姊妹互相分,心窄不要吵架,心恨也不要打架,免得在老人面前丢脸,也免得在朋友面前丢脸。”
大家庭生活,常使晚辈亲眼目睹老人的所做所为,家长常以身作则,为下一代树立榜样。老人的失误,又常要求下一进行弥补。这种不断完善的家教,利族利民,利国利家,世造就出大批优秀的布依儿女——罗平县钟山乡小德江村的李齐,从小受布依族家教的影响,勤劳纯朴,见义勇为。40年初曾带领青年向土豪劣绅进行清算斗争。加入游击队和党组织后,承担后勤工作,走村串寨,筹粮筹款。部队外出开辟新区时,他往往在部队未到达目的地之前就做好了安排部队食宿的准备,多年如一日,任劳任怨。李家齐不幸身陷魔掌后,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坚强勇敢,最后被敌人割舌、剥皮、抽筋,壮烈牺牲。表现了一个布依族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
布依族的家教,是我国宝贵的道德遗产之一。当官者如能熟悉并接受一些布依族的家训,可免于陷下腐败罪恶的泥坑;为民者如能熟悉并接受一些布依族的家训,能使自己变成一个文明、善良的人。
4.苗族民俗风情
苗族先民于秦汉时聚居在“五溪”地区,即今湘西、黔东等地。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历史久远,其先民可能是古代三南的一部分。一说渊源于殷周时代的“鬃”人。秦汉时主要居住在湘西、黔东一带,包括在“长沙、武陵变’或“五溪蛮”的名称之中,以后逐渐迁徙,散布在西南各地山区。还有认为是和远古的“九黎”有关。四川、贵州、湖南的苗族至今把蚩尤当做自己的祖先。传说蚩尤是“九黎”之君,在5000年前,九黎部落与黄帝部落冲突,败而退出黄河下游,占据长江中、下游。逐渐形成“三苗”。公元前2世纪后,苗族先民大部分已迁至湘、鄂、川、黔等地。海南的苗族是十六世纪从广西去的士兵。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人口:970,000人。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没有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带,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旱稻。包谷,荞子,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种麻,自己纺织.苗族人民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如古歌,诗歌、情歌等等。苗族也善舞蹈,芦笙舞最为流行。
云南苗族人口90.7万,占中国苗族人口的12.2%。主要聚居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昭通地区以及武定、禄劝等县。苗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苗族以能歌善舞著称,苗族民歌尤其丰富,每年农历正月初二或5月5日花山节(即踩花山),青年男女欢聚一起踩鼓,跳芦笙舞,对歌抒情,寻求配偶,同时举行爬花杆、斗占比赛。苗族擅长渍麻织布、剌绣、蜡染,工艺精湛,深得国内外赞誉。青年男女喜穿“五色斑衣”,集蜡染、剌绣于一身,绚丽多姿。苗族主要从事家业。过去,狩猎是一项主要的副业,常用弓弩、火枪围猎猎物,实行“隔山打鸟,见者有份”的分配方式。一些苗族同胞信仰民间多神教和基督教。
【礼仪】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服饰】
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公分左右,制作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高贵富丽。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色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苗族的服饰各地不完全相同,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但苗族妇女的穿戴普遍比较讲究,尤其是盛装,极为精美,花饰很多,有的裙子有四十多层,故名“百褶裙”。衣裙上面绣制的各种图案,古色古香,异彩纷呈。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蜡染,工艺十分精湛。
【习俗】
在苗族人家做客,切记不能去夹鸡头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夹鸡肝、鸡杂和鸡腿,鸡胆、鸡杂要敬老年妇女,鸡腿则是留给小孩的。当你离开苗族主人家时,一定要有礼貌地说声“哇周”,意为“谢谢”,感谢苗家对你的盛情款待。
有些苗族地区,忌随时洗刷饮甑、饭包、饭盆,只能在吃新米时洗,以示去旧米迎新米。随时洗刷会洗去家财,饭不够吃。在山上饮生水忌直接饮用,须先打草标,以示杀死病鬼。忌动他人放于路边的衣物,以免传染麻疯病。忌孩子在家中乱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
【婚俗】
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青年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热闹非凡。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作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食俗】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节庆】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如:吃鸭节、吃新节、杀鱼节、采茶节等。过节除备酒肉外,还要必备节令食品。
苗年苗年一般先在正月第一个卯日,历时三、五天或十五天。年前,各家各户都要备丰盛的年食,除杀猪、宰羊(牛)外,还要备足糯米酒。年饭丰盛,讲究“七色皆备”、“五味俱全”,并用最好的糯米打“年粑”。互相宴请馈赠。
杀鱼节多在江边,由妇女带上饭、腊肉、香肠等酒菜,只要捉到鱼,即燃起篝火,架锅煮鱼直到尽兴方归。
“祭鼓节”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踩花山是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这几天举办。凡有苗族居住的各县,这几天都要立花杆,举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动。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也是苗族人民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苗家男女老少,穿金戴银,从四面八方赶到花杆脚下,吹芦生、弹响蔑、跳脚架、耍大刀、斗牛、摔跤、斗画眉、爬花杆。
打背节流行于境内富宁县的部分地区,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到十五这几天举行,是苗族男女青年的节日。节日中,男女青年欢聚在风景优美的山坡上,当打背开始时,男的蜂拥而出,冲到自己选中的姑娘面前,一手挽住姑娘的脖子,一手蒙住姑娘的眼睛,其他小伙子去打她的背。姑娘也不甘示弱,一边大笑,一边挣扎。挣脱时,捉住小伙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整个场地,男追女逐,欢蹦乱跳。打累了,男女双双即各找一个地方打土电话(即用两个竹筒,中间连一长线,各在一方对着竹筒讲话、唱歌都能听见),相互倾吐蜜语衷情,以企结成伴侣。情投意合后,再告诉父母,择吉日成亲。
【建筑】
由于长期分散居住,形成了不同地区各自的特点,房屋多系木结构,以瓦、杉皮或茅草等盖顶,黔中或黔西地区有用薄石板盖顶。山区多为吊脚楼;海南岛和云南昭通等地则住长形茅草房或以树干交叉搭成的“杈杈房”;湘西一带则为石屋。
苗族多居住在山区,住房多以树栅为墙,削树皮为壁,编时为瓦,或以士善墙,竹片或木片做瓦,内分卧室、厨房和畜厩,摆设简单。部分苗族居住在坝区,住房亦有水土结构的瓦房,内分三室,左右室各设一侧门,中室设大门,亦即正门。在部分苗族中,正门一般不得随便出入,凡家中遇有婚丧嫁娶或祭把等活动,方能由正门出入。
5.纳西婚俗
丽江坝区过去的纳西人,由于在1723年雍正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首汉族文化影响加深,在婚姻上也已实行一夫一妻和父母包办婚姻的制度。儿女婚事由父母做主,媒人撮合,以牛、羊、猪,酒聘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三从四德,夫唱妇随等汉族传统伦理,丽江纳西与汉族、藏族联姻的较多。在本民族内部,同姓不同宗的人可以通婚,但绝对禁止同家族的人结亲。结婚,一股都要经过订亲、请酒,举行婚礼的程序:
订亲,纳西语叫“日蚌”,意为“送俩”。男孩长至五。六岁时,父母便注意给他物色媳妇,请算命先生或祭司东巴排八字,对生辰,或者到寺庙烧香求签。若是相中的女孩与儿子的生辰属相相合时,父母便托媒人带一壶酒去女家为儿子说来。如女方父母同意,待女孩十岁左右即择日举行讨婚礼。订婚时,男家须向女方送礼物,第一次称为“小酒”,男方送给女家白米二升(约20斤》、酒一坛(约5斤)、红糖二至四盒、茶叶二包。其中糖、茶、酒是不可缺少的礼物,其余礼物的多少.视男方的富裕程度决定。小酒之后,任何一方觉得婚事不合适时,都可以反悔,如女方想退婚,必须把所收礼物如数退还男家:茗男家想毁约,把决定通知女方即可。
小酒后隔上一年半载,男家再向女家送第二次礼,叫做过"大酒"。除备有过小酒的礼物外,还要赠送上布一件(7尺左右)、衣服两件、玉或银手镯一对、猪肉三十斤、现金若干等,披红挂彩,由媒人和男家亲友送到女家。女方以酒席相待,客人喝着男家送来的酒,称赞酒好、酒甜,并向结亲的两家祝贺。酒席后,女方送一壶酒和两盒红糖或一些糙把给男家口礼。男家再将女方回赠的酒敬献祖宗,宴请亲友。“大酒”之后,双方再不能反悔婚事。
送“大酒”后的第二天,男家的至亲去女家会亲,从此,两家人开始互访。自可婚到结婚前,男方每年在端午、中秋、冬至三个节日,都要请媒人给女家送去大米一盘(约5斤)。茶叶二包、红糖二盒,有些地方,在丰收农忙时,男方请未婚媳妇帮助割麦一天,选送一、二驮优质小麦馈赠女方,作为女子的“私房”。每年春节,未婚男女各自找个伴友,陪同前往对方家里拜年。任何一方家里有事,对方便前往帮助,但未婚夫妻互相不能谈话和接触,必须严格遵守传统伦理。
男女二十岁左右,方择吉日举行婚礼,纳西语叫“楚美如、意为“娶媳妇"。婚礼由新郎家族中能干的长者,分派同家族的人操办。迎亲的前几天,新郎家的院子内要搭大篷,在大门和院中扎迎亲牌坊。富有人家还挂宫灯、字画,到处张灯结彩。在洞房的门框上方,挂一个用红纸徒糊的筛子,上插三支用柳树或桃时作的箭,井在红纸上写着“麒麟在此”四字,以求驱邪得福。
正式迎亲的头天,媒人带领男家亲友及吹鼓手,抬着迎亲的衣服、布匹、酒、肉、米、糖、茶、月饼和饵炔(米或糯米蒸熟后,再在木模内压成讲),再加三十至五十元半开(过去的价值),前往女家,沿途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女家将男家彩礼放在院中的方桌上,举行简单的点收仪式。送礼的人在女家吃过茶点或便饭即返回。当晚,男家在院中摆上糖果、蜜饯、酒和茶水,招待同付及邻村的青年。男女青年们边唱祝婚歌、边跳舞,猜拳欢笑,以示庆贺。女家亦在本村招待男女青年,唱跳的是“嫁女"古歌.青年们憧憬着未来的幸福生活,欢跳到深夜,新郎和一位父母双全的小男孩或好友同住新房,俗称"压床".象征新郎今后如伴友家一样,儿孙满堂,全家多幅。
第二天正式迎亲,大宴宾朋,又叫“办大酒”。清晨,男家的媒人、吹鼓手及亲友,带着新娘婚礼时需穿戴的衣物,到女家迎接新娘,新娘换上男家送来的新衣服,外罩红大褂,头插首字和鲜花,再蒙上红布头帕,一边拜祭祖先、拜别父母亲友,一边哭泣,表示舍不得离开他们。新娘坐轿或是步行,全凭男家的经济条件与路程远近而定。但她必须在同族长辈、兄弟姐妹及女伴的陪送下前往男家.娘家陪迭的嫁妆,一般有大木柜子两个,箱子一对,被褥二至四床,衣服数套套,绣花鞋一、二十双,火具、铜锅、铜盆,铜壶、铜盘,铜勺,铜锁和铜制的水桶等生活用具,以及梳妆用品,随同新娘送至男家:送亲队伍的前面,中一人手持柏香木做的火把开路、意为清除秽气,驱逐邪恶,大吉大利,途中,“少年们争先恐后抢夺新娘盖脸的红头帕,抢到手后,由新娘用喜糖换回。
新郎穿长衫、马褂,带着礼帽在门前迎候(也有亲自前往女家迎亲的)。新娘一到,新郎上前掀开花轿门帘,扶新娘出轿,然后躬身向送亲的人们致谢。新娘进大门时,必须跨过门槛正中的“马鞍”(是用大红纸包贴在门尴上的),意思是跨过“马鞍”,就算是男家的成员了.新娘和新良。先菱惜上或厨届的祖先台前拜祭祖宗,然后进入洞房,新郎要立即换上新娘送的栓有红丝线的新鞋,表示今后永不分离,然后出新房招呼客人。新娘”在房内脱下红大褂,重新梳妆打扮。过一会,伴友们簇拥着新郎,新娘至堂屋,举行“分大小仪式”,即依长幼亲疏拜谢新郎方面的长辈,最后敬拜来宾。
仪式结束后,按照传统习惯,男女宾客分别入席就座?男宾席上,新娘的兄弟或侄子被尊为上宾,坐于首席,女宾席上,新娘的母亲和伴女最受尊重:其余来宾,依长幼亲疏入座。喜宴至少摆六盘六碗,新郎向男宾席敬酒,新娘到女宾席劝饮.亲朋们开怀帧饮,祝新夫妇永结同心。夜晚,青年们围着篝火唱跳婚歌、喜歌和欢乐调,有的通宵达旦。主人以酒、茶、瓜果、糖点盛请招待客人,新郎、新娘亦出来敬酒。来宾兴致越高,主人便越感到荣耀和吉祥.新郎、新娘人洞房后,有些地方有闹洞房的习俗。
第三天新人回门,由女家宴客。早餐后,妆扮好的新娘、新郎,在男女伴友和亲属的陪同下,赴女方家省亲,并带去茶、糖、肉、饵块等礼物;快到娘家时,新娘放声哭泣,表示急叨地想见父母和兄弟姐妹。到女家后,新夫妇先拜祖先,继拜父母和长辈,最后向客人敬酒行礼:新郎行三礼九叩,新娘行四礼八拜。客人们畅饮祝福,并送新娘一些礼物。女方男女青年到新郎和男伴友坐的专席上去敬酒,同时戏弄刁难他们,如在端给他们的大碗卫放根长粉丝;用马尾毛或头发把肉一块块串在一起,把米饭堆得又满又尖等等,当晚,夫妻俩必须返回,不能留宿女家,女家应回赠些酒、糖之类的礼物给女儿、女婿。
第四天如果新郎与新娘如离丽江古城近,就同游丽江古城街,给路遇的亲友散发喜糖。第五天,新娘独自回娘家省亲,同母亲。姐妹、女伴谈话。父母则再次教育她待人处事、生活等方面的规矩和礼节。但新娘当晚必须返回夫家。
在婚姻关系中,丽江坝区纳西盛行姑舅表亲优先婚配(纳西话叫“阿贝则美该”,意为“舅舅可以强认姑母的女儿为儿媳”)。依照传统风俗,舅父的儿子有优先娶姑表姐妹的权利,即使舅表兄弟是傻子,姑表姐妹也无权拒婚。舅父只有在外甥女病残或八字与儿子不合时,才允许她嫁给外人!
全国各省美食口味有哪些区别
每个省都有不同的代表,拥有自己的特色。我个人来说,最了解的应该就算是四川省和黑龙江省,一个是我大学的地方,一个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
四川这个地方,就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就是以辣为主。不是大家都说四川的妹子都是辣妹子吗。我们家那块,早餐一般都是以面条为主,有很多早餐店,都是面店。很多人一大早就会点燃面这种辣辣的面条,从早饭你就可以看出来四川的特色了。
还有就是家里面的家常菜,一般都会放入辣椒的,辣椒是主要的配料。好像除了小菜豆腐汤这类的菜汤没有辣椒,其他时候菜里面都会有辣椒出现的。重庆的口味和四川是差不多的,因为这两个地方离的比较近,口音口味这些都是相差不大的。
其实要说火锅,还是要重庆的才有味道,不过现在很多地方的火锅都差,因为都是连锁店,有学习了基本的厨艺的。湖南也和四川一样,甚至比四川还辣呢,而且他们还有一个特色就是麻,四川的东西没有那么麻的,但是湖南的是又辣又麻。
内蒙古应该就是带有咸味,我去内蒙玩的那几天,他们都不吃炒菜的。每天都吃肉,羊肉真的特别的好吃,而且他们那边的奶茶是咸味的,我第一次喝到咸味的奶茶,反正我是喝不习惯。
“全国美食地图”新鲜出炉,你的家乡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美食?
瞅了一眼这个美食地图,我们天津的美食还真上榜啦!天津麻花和独流老醋,那名声也是响当当滴,当然我们天津也不是只有这两样,下面我给您介绍一下我们天津卫最具代表性的美食。
首先,就是我们天津这次上榜的麻花和醋。
1、十八街麻花
桂发祥的十八街麻花是一道传统名点,是天津市的百年老字号麻花店,与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并称的“天津三绝”。大的麻花有胳膊那么粗,除了游客一般没什么人买,我们天津人都喜欢买小的,炸的更酥脆,吃起来也没什么负担。有山楂、黑芝麻、椒盐等十多种口味,每一种都非常的有特色,就我个人来说,最喜欢椒盐的,麻花吃起来有一种芝麻的香气,酥脆可口。
小时候只觉着十八街麻花又酥又脆,但只有在重要的日子才能吃上。逢年过节的时候,父母会托人买上一些,那个年代麻花的种类非常少,不像现在有这么多种口味,但就是那最初的什锦麻花,也给数不清的孩子的童年带去了丝丝脆甜。
2、独流老醋
独流老醋是中国三大传统名醋之一,与山西陈醋、镇江米醋齐名,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了,是清代的宫廷御用贡品。这醋是我从小吃到达的,比香醋酸一些,比陈醋淡一些,带一点粮食的甜,非常微弱但很适口,蘸饺子做腊八醋是最常见的吃法。
记得小时候,每年腊八那天,母亲就把事先准备好的紫皮大蒜剥皮洗净,放进一个大口的坛子里,然后再把独流老醋到进去盖严盖子,放到一个不太冷的地方。到了除夕当天打开坛子,蒜变成了碧绿色,醋里带着一股蒜味儿,冰凉透彻,爽口清心,是吃饺子的绝配,可以一直吃到出正月。
说完了上榜美食,我们再来看看天津的其它美食,跟上面两个比一点也不逊色,就是得吃新鲜的,热乎的,不适合邮寄,所以外地不太容易吃到正宗的。
3、煎饼果子
煎饼果子应该名气挺大的吧,毕竟上过《舌尖上的中国》,也算在全国人民面前露了一把脸。煎饼果子是天津人的早点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煎饼果子的面是真正的绿豆面,有一股清香,葱、面酱和辣子都是选用的都是上好的原料,果篦很脆,被折成三折,卷在面皮里面,摊出来热乎乎的,吃在嘴里,那真真叫一个香啊!
记得我小时候,想吃煎饼果子了就找我妈要个鸡蛋,小区门口就有煎饼果子摊儿,把鸡蛋交给摊煎饼的姨姨,然后跟我爸去买豆浆,溜一圈回来煎饼就摊好了。有时候回来的晚,姨姨怕煎饼凉了不好吃,还会特地用鏊子温着,看我们回来才装兜里,现在想想,这煎饼里都是人情味儿啊!
4、耳朵眼炸糕
天津人爱吃炸糕,也无所谓是不是耳朵眼炸糕,炸的好就行。小时候会买家门口的耳朵眼炸糕吃,长大后就没吃过了,主要是卖的少了。
今年春节去古文化街,看见耳朵眼炸糕门口排了好长的队伍,有的人买完了站门口就啃上了,馋得我也跟风排队去了。炸糕到手立马旋了一个,这东西一定要趁热才好吃,真的就是外焦里嫩!然后豆沙也不是那种齁甜的!酥脆的外壳里面是软黏的糯米面,QQ弹弹还能拉丝,别提多过瘾了。
5、锅巴菜
这是只有天津才有的一个早点,外地真吃不着,我们天津人叫“嘎巴菜”。绿豆和小米混合成糊,摊成煎饼,切成柳叶状,加入卤汁、麻酱、腐乳汁、辣子、香菜就大功告成。味道咸中带鲜,晾干的绿豆煎饼泡软后吸满了汤汁,口感顺滑,麻酱、腐乳的香味浓厚,吃上去特别过瘾。
小时候经常去五大道,那时候陈记锅巴菜真好吃,尤其他家辣子,还有大王庄的大发嘎巴菜,现在大发嘎巴菜早就没有了,陈记变网红店了,味道跟以前也不一样了,不过家门口的依然好吃,对我来说这就够了。
除了上面说的几个,我们天津特别有名的还有狗不理包子,不过那玩意儿现在基本已经没有本地人去吃了,就不提了!